校园论坛的匿名灌水区突然爆出一个飘红的热帖,标题极其刺眼:
《某些艺术生真当学校是名利场了?文化课稀烂垫底,整天搔首弄姿哗众取宠!》。
帖子内容充满居高临下的偏见和恶意攻击,嘲讽艺术生不学无术,占用学校优质资源(琴房、练功房、设备),把时间都花在打扮和“卖弄”上,文化课成绩惨不忍睹,拉低学校整体学术水平。
帖子还特别点名舞蹈系和表演系是“重灾区”,甚至影射他们私生活混乱。
更恶劣的是,帖子最后煽动情绪,质疑学校投入大量经费举办艺术节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呼吁大家联名上书要求取消“毫无意义”的艺术节活动。
帖子一出,瞬间引爆论坛。
跟帖迅速分成两派,吵得天翻地覆。
支持帖主的言论不乏尖酸刻薄的人身攻击,而维护艺术生的回击也带着火气,双方互相扣帽子,骂战不断升级。
战火很快从论坛蔓延到线下,艺术生和非艺术专业的普通文化生之间气氛变得紧张微妙。
更糟糕的是,关于取消艺术节的联名提议,竟然真的开始有人响应,教务处也透露出压力很大的风声。
丁程鑫在排练间隙刷到帖子时,气得差点把手机屏幕捏碎,在街舞社微信群里发泄:“谁写的?有种站出来!”
刘耀文更是直接炸了,语音消息吼得震天响:“谁发的?哪个系的?找出来!看老子不揍得他满地找牙!”
贺峻霖则在群里疯狂刷屏截图,分析发帖人的IP地址(虽然匿名了但总能找到蛛丝马迹)和惯用马甲,试图锁定目标。
张真源相对冷静,发了一段长语音:“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矛盾更深。现在最重要的是正面应对,消除负面影响,用事实说话,同时保住艺术节。需要策略。”
丁程鑫憋着一肚子火,冲回宿舍想找人商量具体对策,在楼梯拐角处差点撞上同样皱着眉、手指飞快滑动手机屏幕的马嘉祺。
“你也看到了?”丁程鑫语气冲得很,火气未消。
“嗯。”马嘉祺收起手机,眉头锁得更紧,“影响非常恶劣,尤其对艺术节,舆论压力已经传导到学工处了。”
“那帮书呆子懂个屁!”丁程鑫愤愤道,“我们每天练功排练流的汗比他们刷的题还多!受伤都是家常便饭!”
马嘉祺没有接他情绪化的宣泄,直接切入主题:“学生会下午两点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光靠删帖禁言压制不行,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和‘捂嘴’的指责。
我们需要一场公开的能直观展示艺术生真正价值和付出的活动,地点选在人流最密集的中央广场。
时间要快,就在艺术节正式开幕前一周。
用实力打脸,同时配合展示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比如优秀艺术生代表的文化课成绩单、专业领域的重要获奖证书、升学深造情况。”
“这个行!”丁程鑫眼睛一亮,立刻抓住了关键,“我们街舞社可以出最炸的节目!还有话剧社、音乐剧社、合唱团、民乐团…都能拉出来溜溜!”
“关键在于组织效率和节目质量,必须确保现场效果足够震撼,能扭转大多数人的印象。这需要有人牵头组织协调所有表演类社团进行紧急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