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第一个春天,老宅的菜园愈发繁茂。沈清辞穿着宽松的家居服给新栽的黄瓜搭架子,顾晏臣抱着一摞文件从书房出来,见状放下东西就来帮忙。阳光透过玻璃花房的顶,在两人肩头洒下碎金,黄瓜藤的嫩芽在风里轻轻晃,像在为这平凡又珍贵的日常鼓掌。
“晏臣,基金会那边的乡村项目,第一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解决了?”沈清辞擦了擦额头的汗,仰头问他。顾晏臣指尖熟练地把藤蔓绕上竹架,声音沉稳又带笑意:“联系了几家连锁超市,开辟了‘乡村直采’专区,还请了营销团队做农产品溯源直播,这周末就能落地。”他看着沈清辞眼睛亮起来,又补了句,“你要是想去项目地看看,我安排私人飞机。”
沈清辞笑着摇头:“还是坐高铁吧,能多看看沿途的乡村风景,说不定能发现新的产业灵感。”他想起调研时遇到的那些质朴村民,还有他们眼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农产品不该只摆在货架上,得让更多人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
顾晏臣闻言,默默记下“策划农产品故事纪录片”的事。晚间两人坐在花房喝茶,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沈清辞立刻掏出手机开始写脚本大纲:“可以让村民自己当主角,讲讲土地里的传承,还有和咱们项目组的故事……”顾晏臣看着他眼睛在手机屏幕蓝光里发亮,伸手轻轻把他的手机按灭:“先喝茶,凉了会伤胃。”沈清辞乖乖端起茶杯,却还在嘟囔“要给剪辑师留哪些镜头”,顾晏臣听着,嘴角的笑意漫到眼底。
四月的雨总是温柔。某个周末,两人去项目地的路上遇上下雨,高铁延误,他们挤在候车室的角落,共享一副耳机听民谣。沈清辞靠在顾晏臣肩上打盹,男人用外套罩住两人,挡住旁人的目光。旁边座位的阿姨笑着说:“你们小两口真恩爱。”顾晏臣轻声应“是”,低头看沈清辞的眼神,比窗外的春雨还柔。
到了项目地,村民们像迎接亲人一样把他们围住。李大叔拉着沈清辞看新盖的农机库:“小沈老师,这机器好使!今年春耕效率提高了三成!”王婶往沈清辞手里塞自家腌的酸豆角:“尝尝,比去年更酸脆,照你说的,没放添加剂!”顾晏臣跟着沈清辞穿梭在人群里,看他和村民们用专业术语讨论土壤改良,用玩笑话逗笑腼腆的孩子,突然明白,这个男人身上的光,是对土地、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
回老宅后,沈清辞把村民送的土产分类整理,打算在“初心助农”直播间义卖。顾晏臣主动当起了临时主播,西装革履地坐在镜头前,介绍酸豆角时说:“这是村民王婶用二十年老坛子腌的,坛沿水每天换三次,酸得正宗,吃得安心。”沈清辞在旁边憋笑,看平时清冷的顾总为了卖货,学着网红的语气喊“家人们上链接”,心里暖得发烫。那场直播,滞销的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弹幕里全是“顾总反差萌”“为良心助农买单”的留言。
夏日的某个傍晚,沈清辞在书房写农业经济的学术论文,顾晏臣处理完工作,抱着他的肩膀撒娇:“清辞,陪我去看场电影吧,最近新上的文艺片,导演是你喜欢的。”沈清辞笑着关了电脑:“好呀,你难得主动提娱乐活动。”
电影院里,顾晏臣的手一直牵着沈清辞的手。影片里讲的是一对老夫妻守护百年老店的故事,沈清辞看得眼眶湿润,顾晏臣就把温热的掌心贴在他眼睛上:“别把眼睛哭肿了。”散场后,沈清辞还在念叨影片里的传统手艺,顾晏臣突然说:“我们也可以做个‘传统手工艺扶持计划’,就像助农项目一样。”沈清辞抬头看他,眼里是藏不住的惊喜:“你怎么总是能懂我没说出口的想法?”顾晏臣吻了吻他的额头:“因为你是我要共度一生的人,你的心,我要慢慢懂透。”
秋天,“传统手工艺扶持计划”在姑苏城启动。沈清辞和顾晏臣跟着缂丝非遗传承人学穿经显花,指尖被经线划破也不喊疼。顾晏臣心疼地把他的手拉到唇边轻吻,传承人笑着说:“年轻人有这份耐心,咱们老手艺有盼头了。”他们帮传承人开直播、做文创,把缂丝团扇、屏风推向年轻市场,看着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传承人激动得手抖:“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缂丝这么热闹。”
冬日的暖阳里,两人在老宅的阁楼发现了顾晏臣爷爷留下的一箱旧信件。那些泛黄的信纸上,写着爷爷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对家族企业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顾晏臣一页页翻看,沈清辞从背后抱住他:“原来这份对传承的执着,是刻在你骨血里的。”顾晏臣转身回抱他,声音有些哽咽:“爷爷要是看到现在的我们,应该会很欣慰。”
跨年夜,他们没去热闹的商场,而是在老宅的花园里支起投影仪,和助农项目的村民、手工艺传承人们视频连线。当世界各地的祝福随着网络信号汇聚,当村民们举着丰收的果实、传承人们展示新做的工艺品,沈清辞靠在顾晏臣怀里,突然觉得,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爱情,更是无数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承的执着。
零点钟声响起时,顾晏臣又一次单膝跪地——不是求婚,而是把一枚刻着“传承”二字的玉佩系在沈清辞腰间:“这是用爷爷留下的老玉料做的,愿我们守着初心,把热爱传递下去。”沈清辞摸着眼角的泪,笑着点头,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他们走过的岁月,沉静又明亮。
春去秋来,又一年菜园丰收时,沈清辞和顾晏臣的身影出现在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书、拍成纪录片,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传统传承的事业。而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老宅的菜园永远生机盎然,花房的茶香永远悠悠不散,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因彼此的存在,变得闪闪发光。
某个午后,沈清辞躺在顾晏臣腿上晒太阳,翻看新收到的读者来信。有个大学生说,因为看了他们的故事,放弃了去大厂的offer,选择回村当“新农人”;有个非遗学徒说,原本想放弃的手艺,因为他们的扶持计划,现在有了海外订单。沈清辞念着这些信,眼泪又落下来,顾晏臣擦去他的泪:“我们做的事,真的改变了很多人。”
“不是我们,是所有有热爱、有初心的人。”沈清辞握住他的手,“就像系统曾经说的‘爱意永恒存档’,现在这些传承的火种、坚守的信念,也会永恒存档,在时光里一直燃烧。”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老宅的青石板路上。未来的路,他们还会一起走下去,带着对彼此的爱,对生活的热忱,把“传承”与“守护”的故事,写成更漫长、更温暖的篇章。而那枚见证了一切的玉佩,会永远在沈清辞腰间,随着他们的脚步,在时光里叮当作响,诉说着关于爱与传承的永恒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