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钢铁风暴——1947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二战  架空历史 

莫斯科的陷落

钢铁风暴——1947

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红星在炮火中摇晃。安娜·彼得罗娃少校透过T-34坦克的观察缝,看见最后一批政府车辆正仓皇驶向库宾卡方向。雪花夹杂着燃烧的纸片落在装甲板上,立刻被滚烫的金属烤焦。

"朱可夫同志的新命令。"通讯兵从炮塔钻进来,递来的电报纸上沾着血迹,"要求我们死守红场至最后一辆坦克。"

安娜用冻僵的手指展开电报。三天前,当德军第四装甲师突破环城公路时,最高统帅部还信誓旦旦宣称莫斯科是"永不陷落的堡垒"。现在,这纸命令里每个字都在颤抖。

"告诉近卫第32师,把反坦克炮架在历史博物馆台阶上。"她摘下皮手套,用牙齿咬开手榴弹保险销,"德国人想进红场?让他们踩着我的尸体过去。"

零下四十二度的寒风裹挟着硝烟灌进炮塔。装填手谢尔盖的睫毛结了冰霜,他正在给76毫米炮装填最后一发穿甲弹。坦克电台突然传来刺耳的噪音,接着是德语广播——冯·博克元帅的声音在电磁干扰中时断时续:"...莫斯科市民们,放下武器...红军已经..."

安娜一脚踹碎电台。远处,党卫军"帝国"师的黑色制服在雪地里格外刺眼,他们正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最后的街垒。一个挂着勋章的老政委被烈焰吞没前,还在用波波沙冲锋枪扫射。

"瞄准那辆虎式。"安娜拍了拍炮手的肩膀,"距离两百,正前方。"

钢铁碰撞的巨响中,德国坦克的炮管像折断的树枝般垂下来。但紧接着三发88毫米炮弹接连命中炮塔,谢尔盖的头盔在安娜眼前炸成碎片。温热的脑浆溅在作战地图上,正好覆盖了"克里姆林宫"那个红圈。

古比雪夫火车站月台上,斯大林的大衣领子高高竖起。内务部的士兵正把成箱的档案扔进燃烧的车厢,焦黑的纸灰像乌鸦般盘旋在阴沉的天空中。

"全部销毁。"斯大林对贝利亚说,声音比西伯利亚的寒风更冷。他瞥了眼腕表——德国先头部队距此只有八小时路程。专列锅炉喷出的蒸汽里,莫洛托夫正在训斥某个弄丢密码本的中尉。

突然,地面传来有节奏的震颤。斯大林转头望去,看见工兵旅的爆破组正在克里姆林宫墙根安装炸药。那个戴着上尉肩章的亚美尼亚人注意到领袖的目光,立正敬礼时引爆器从口袋滑落,在铁轨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告诉朱可夫同志。"斯大林踩住引爆器,把它碾进积雪里,"莫斯科可以放弃,但必须让德国人得到的是一片废墟。"专列汽笛鸣响时,克里姆林宫斯帕斯克塔楼的时钟永远停在了11点07分。

红场中央,安娜的坦克像受伤的野兽般冒着黑烟。炮管扭曲成怪异的角度,右侧履带断成三截。她拖着骨折的左腿爬出舱门时,看见德国工兵正在往列宁墓里搬运炸药。

"看啊,俄国女巫还活着!"一个戴单片眼镜的党卫军军官用蹩脚俄语喊道。他腰间别着的正是谢尔盖那个带弹孔的头盔。

安娜摸向腰间的TT手枪,却发现弹匣早已打空。军官大笑着举起瓦尔特P38,却突然瞪大眼睛——安娜的右手正握着从坦克里扯出来的电起爆线,裸露的铜丝在她掌心闪着蓝光。

"为了祖国。"她轻声说,同时握紧拳头。埋设在历史博物馆地基下的二十吨炸药瞬间将红场变成喷发的火山。冲击波震碎了方圆三公里内所有玻璃,德国人刚升起的万字旗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五百公里外的古比雪夫,斯大林突然从行军床上惊醒。窗外,克格勃特工们望着东北方向地平线上那抹诡异的红光面面相觑。领袖摸了摸枕头下的左轮手枪,继续睡去。在他床头的作战地图上,代表德军前锋的黑色箭头已经刺穿了莫斯科,正颤抖着指向伏尔加河。

与此同时,柏林总理府的花园里,希特勒正用放大镜研究莫斯科的沙盘模型。当副官送来红场爆破的消息时,元首突然掀翻整个沙盘,黏土制作的克里姆林宫在花岗岩地板上摔得粉碎。

"我要的不是废墟!"他的唾沫星子溅在戈培尔的眼镜片上,"是完整的首都!是红场阅兵!"窗外,庆祝莫斯科陷落的礼花正在夜空中绽放,将总理府的落地窗染成病态的猩红色。

远在华盛顿的白宫战情室里,罗斯福盯着刚刚破译的电报沉默不语。海军部长诺克斯发现总统的手在微微发抖——莫斯科的陷落比最悲观的预测还早了四个月。

"告诉丘吉尔。"罗斯福突然抓起电话,"立刻执行'海神行动'。"他轮椅碾过地板上散落的作战地图,其中一张标注着德军进攻箭头的苏联地图上,有人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问号,指向乌拉尔山脉以东那片广袤的空白区域。

上一章 大西洋的饿狼 钢铁风暴——1947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华盛顿的蘑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