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赊相华
本书标签: 幻想  古代知识  幻想   

赊相华

----------

注:

唐代瀍河两岸所植主要为中国本土樱桃树(非现代日本樱花),其花为白色或淡粉色,果实可食。古人称“朱樱”,既指花亦指果,如杜甫诗云“西蜀樱桃也自红”。

注:日本樱花观赏品种的广泛栽培是平安时代(唐晚期)后的事。

· 种植规模:

瀍河因水土适宜,自北魏起广植樱桃树,至唐代已成规模。据《洛阳名园记》载,两岸“樱桃成林,春来如雪”,中唐后更成为贵族园林的标配。

· 皇家与文人的春日雅集:

唐玄宗时期,洛阳作为东都,瀍河两岸的樱桃林是皇室赐宴之地。官员需在樱桃初熟时向宫廷进献(称“樱桃宴”),后渐演变为赏花习俗。 白色樱桃花与瀍河的碧水、黄土堤岸形成鲜明对比,若遇晨雾或细雨,更显清丽。晚唐诗人韦庄曾以“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描写瀍河别离。

贵族阶层会在樱林悬挂灯笼,夜赏“花月相映”,这种风尚可能影响了后来日本的夜樱文化。

唐末战乱导致瀍河樱林荒废,至宋代仅余零星记载。明代虽恢复“瀍壑朱樱”之名,但规模不及唐时。

今洛阳市在瀍河区“铜驼暮雨”景区补种樱桃树,试图复原唐风花事,但多为果樱混栽,与唐代纯观赏性种植已有差异。

--------------

正文:

春日的瀍河西岸,新科进士们骑马穿行于花林,花瓣沾满衣襟;东岸的胡商在酒肆边赏花边交易波斯琉璃;远处,一名乐伎在落花中弹奏琵琶,曲调混着流水声飘向城南的天津桥……

东宫璣乐牵着黄彩莹的手,即墨徽苑拉着黄彩云的袖子。黄彩萤头梳双鬟髻,插一支银簪并戴绢花,身穿杏黄色窄袖短襦(直领对襟),下系青绿高腰裙,外罩一件联珠纹锦半臂,腰间系荷包与手帕,足踏麻线鞋。看着左右两个人无奈的摇了摇头。 东宫璣乐身着橙红窄袖襦、绿条纹布裙,腰系靛蓝印花蔽膝,发挽椎髻插牡丹绢花,即墨徽苑头梳倭堕髻,插一把银梳,鬓边簪绢制牡丹;穿靛青色直领窄袖襦,内衬白色汗衫,外罩杏黄色半臂, 系绛红色高腰裙,裙摆绣蔓草纹;肩搭藕荷色印花帔子,末端塞入裙腰。

“我说你们两个要自己的衣服不穿。穿我的衣服做什么?你俩也不是商户啊喂。”

“疑姐姐。这话就不对了,我从来没有穿过这样的衣服。”

“谢谢,那是因为你们家好歹是官宦人家。”

“确实哦。东宫氏确实应该是属于官宦人家。”

黄彩莹无语了。这两个人真是的。但不影响我赏花。河畔的酒旗在风里舒卷,偶有马蹄踏碎落花,惊起林间黄莺。一位身着道袍的女子弯腰拾起一瓣,指尖捻过。

“尉迟琳嘉!”黄彩萤道。

“彩萤?东宫家的姑娘和徽苑?”尉迟琳嘉迟疑的说道“你们两个怎么穿的和彩萤一个样。”

“因为好看。”

“徽苑。你还是一如往常的机灵古怪。”尉迟琳嘉。无语到“她穿是因为他开了酒楼还有其他商铺,你跟着凑什么热闹还有你。东宫家的女儿。你爹得知道,可不得气死。”

“你这是出家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的吧。”

“为什么呀?”

“事情是这样子的。两家要联姻,但是我爹爹不想同意,但要碍于面子,但又要与两家联姻带来了许多好处,所以,我就出家了。”

“ 哦。道观好玩吗?”

“我觉得还可以吧。”

“不如去那边看看,挺热闹的。”

瀍河西岸,波斯商人正抖开一匹葡萄纹锦缎,引得贵妇驻足;不远处,一群少年在樱树下投壶赌箭,箭矢惊起栖鸟;河面漂来载满诗笺的木盘,某位落第举子捞起一看,苦笑着将酒倾入水中……

一群女子手提竹篮,轻步于岸边,采摘兰草与芍药,那细腻的指尖沾染了花草的清香,仿佛连风也变得温柔。这些花草将被制成香囊,或插入瓶中,成为闺中一抹雅致的点缀。而河面上,文人租一叶小舟,沿瀍河缓缓而行,垂钓碧波间,酒盏轻晃,诗兴正浓。他们时而执笔题诗于船舷,墨香随水波荡漾,与岸上的笑语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清逸闲适的画卷。

西域艺人站在场地中央,锋利的钢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寒光,他面不改色地将刀锋送入喉间,随后又从唇间吐出团团火焰。围观众人中,孩童们瞪大了眼睛,时而惊呼时而嬉笑,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远处,一群妇人倚在一处,用手帕轻掩嘴角,笑望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她们低声交谈着,目光中满是柔和与温情。瀍河岸畔,渔民与漕工们正忙碌着准备祭祀仪式。春汛将至,他们虔诚地跪拜龙王雕像,燃起香烛,祈愿新一年的航运平安顺遂。伴随着鼓声与唢呐的高昂曲调,社火队伍舞动起来,红绸翻飞间映出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上一章 二 赊相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商户女子的服饰与贵族女子的服饰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