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入秋。
秋老师的家离学校并不远,路上两边都种着树,树叶有的早已泛黄,整齐的铺在地面上。经过这里去上学的学生都要走这条黄金之路。
天气也开始转凉。尘渊穿着长袖校服,趁保洁阿姨还没有打扫落叶,自己随意的踩在树叶铺成的路,前往山海学校。
尘渊步入校门,就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不用想,一定是他的同桌沐兮。
“早上好呀,尘渊!”沐兮笑着朝尘渊迎面而来。
尘渊本不想理会,但又觉得不太礼貌,于是吐出来一个字:“早。”
沐兮见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于是凑近尘渊,跟他讲述在家发生的趣事。尘渊偶尔点头表示态度,压根没听沐兮一句说的话。
终于来到了教室,尘渊收拾好课本。第一节课是语文。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语文老师。她姓于,齐刘海,双眼皮,戴着眼镜。看着很年轻,但是已经40多岁了。
随着上课铃的响起,于老师来到了教室。
“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于老师打开课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叫《西洲曲》。”
于老师拿出粉笔,在黑板上用很好看的楷体写上了整首诗: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尘渊不喜欢古文。对于这首《西洲曲》毫不在意,单手托腮好似跟着老师的节奏,实际上他的思绪早已不知飘到何处。
“好啦同学们,我们来读一下吧。”
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于老师这才发现尘渊一动不动。
沐兮见状,连忙用手肘碰了碰他。见他没反应,只好随他去了。
直到于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尘渊,别走神了,跟着大家读诗了。”
尘渊只好抬起头,看着黑板跟着读。
读到最后两句,尘渊顿时振住了。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在尘渊的眼里:
“南...知...意......”
她的名字...莫非是来源于这首诗?
于老师正巧要解释这两句话。“最后两句的诗意:‘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这不正和尘渊心意吗?
但是尘渊还是要改一下:
“南风知我意,别无再她人。”
世界上只有南知意一个人是理解他的,什么南风,什么西洲,都不要干涉参与。他的情意只能寄付于南知意身上,也不能用“梦”来这个字代替,只能是尘渊本人。
尘渊便喜欢上了这首诗。课余时间,他将这首诗迅速背了下来,将最后两句话写在自己书桌的右下角,让这句话挨着自己的名字。
这样,“南知意”就可以“永远”在他的身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