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第31篇
今天开始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师说》,韩愈的这篇文章让我对"师道"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农村学生,我特别能体会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深刻含义。
一、《师说》学习笔记
1. 文章主旨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文章通过对比论证和事例论证,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让我思考:真正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道理、解答疑惑。在我们农村学校,虽然条件有限,但每位老师都在践行着这一职责。
2. 重点词句解析
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有很高学问的人。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需要特别注意。
师道:指从师学习的风尚。韩愈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让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一些轻视教育的现象,古今问题竟如此相似。
特别记录: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选择老师不应看身份地位和年龄,而应看谁掌握了真理。这对我启发很大,在资源有限的农村,我们应该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
3. 论证方法分析
韩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① 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vs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 vs 于其身则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vs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② 例证法:引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事例。
③ 引证法: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经典。
二、学习心得
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虽然我们农村学校的条件比不上城市学校,但只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物学习,同样能够获得真知。
题记《师说》学习
陋室明灯伴夜深,
师说字字叩心门。
不因贫贱轻学问,
敢向苍穹摘星辰。
—— 学习有感
韩愈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敢于挑战流俗的精神特别值得我学习。作为农村学生,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质疑和偏见,但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坚持学习,任何人都可能超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劝学》
三、知识拓展
1.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
2. "说"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可以夹叙夹议,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等。这类文章通常短小精悍,说理透彻。
联想记忆:
将《师说》与之前学过的《劝学》对比:
《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师说》则着重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两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四、明日学习计划
1. 背诵《师说》第一段
2. 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3. 仿写一段对比论证的文字
4. 预习《过秦论》,了解贾谊的政论散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