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
本书标签: 现代  北大路缘梦 

第51篇学霸笔记:论语十二章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

学思

论语十二章

学霸笔记 · 七年级上册语文

时空旅人:颜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论语·为政》

1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 愠:生气,恼怒。

5.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学霸思考

颜回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芳,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三个境界:自我修养的快乐、与朋友交流的快乐、面对误解时的坦然。你在农村学习,虽然条件艰苦,但每次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时的喜悦,不正是'不亦说乎'吗?"

我想起昨天在村口槐树下复习功课,邻居家的小妹妹好奇地凑过来问我在学什么,我耐心解释后她崇拜的眼神,大概就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吧。

2

学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

1. 吾:人称代词,我。

2. 日:每天。

3.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

4. 忠:尽心竭力。

5. 信:诚信。

6.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霸思考

颜回微笑着递给我一本破旧的笔记本:"看,这是我当年的'三省簿',每天睡前都会记录三件事:是否尽力帮助同学解答问题?是否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否复习了老师讲的内容?"

我接过笔记本,发现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从今天起,我也要在作业本最后一页开辟"三省角",记录每天的反思。

3

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注释:

1.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3. 惑:迷惑,疑惑。

4.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5.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6.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7.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学霸思考

颜回指着这段话对我说:"孔子的人生六阶段论对你们现代学生依然有启发。你现在正是'志于学'的年纪,要像孔子一样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我想起上周班会课老师让我们写"十年后的我",当时我写下"北大中文系学生"时的忐忑与期待。颜回仿佛看穿我的心思:"别担心,孔子也是从十五岁开始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4

为政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注释: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霸思考

"这就是你笔记本分三栏的秘密吧?"颜回指着我的笔记说。我的笔记确实分为"原文"、"翻译"和"新得"三部分,每次复习都会在"新得"栏添加新想法。

上周复习《春》时,我突然发现朱自清描写春风时用了触觉、嗅觉、听觉三种感官,这个新发现让我兴奋不已。颜回点头赞许:"这就是'温故知新'的妙处。"

5

为政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注释:

1.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 殆:疑惑。

学霸思考

颜回严肃地说:"这是最重要的一课。我看到很多同学要么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要么整天空想不踏实学习。你要在'学'与'思'之间找到平衡。"

我想起同桌小梅总是抱怨"学了就忘",而我表姐却整天想着考北大却不做习题。我决定明天就和她们分享这个方法:每学习30分钟,停下来用5分钟思考并写下三个关键点。

6

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

1.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3. 堪:忍受。

学霸思考

颜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过奖了。其实快乐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你现在在乡村学校,不也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吗?"

我望向窗外斑驳的墙壁和缺角的课桌,想起昨天在旧书摊淘到半本《现代汉语词典》的喜悦。是啊,虽然我们买不起教辅材料,但老师手写的习题和同学间互相传阅的笔记,不也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吗?

7

雍也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注释:

1. 者:代词,······的人。

2. 好:喜爱,爱好。

3. 乐:以········为快乐。

学霸思考

"这是学习的三种境界,"颜回解释道,"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我想了想:背课文时只是"知之",解出数学难题时是"好之",而读到鲁迅杂文忍不住拍案叫绝时就是"乐之"了。颜回欣慰地说:"找到让你'乐之'的领域,你就能走得更远。"

8

述而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注释:

1.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 义:即宜,行为的尺度。

3. 于:介词,对,对于。

4.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学霸思考

颜回指着教室后墙的奖状说:"记得你们班长上次主动把'三好学生'让给家庭困难的同学吗?那就是'不义富贵如浮云'的现代版。"

我点点头,想起期中考试时有同学想作弊,我拒绝了。虽然那次成绩不理想,但心里特别踏实。颜回拍拍我的肩:"学习如做人,诚信为本。"

9

述而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注释:

1.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学霸思考

"你同桌数学好,前桌作文棒,后桌英语强,这不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吗?"颜回笑着说。

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农村学校没有"学霸",原来身边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决定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个人分享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这不就是孔子说的"择善而从"吗?

10

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注释:

1. 川上:河边。川,河流。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

学霸思考

颜回指着教室里的挂钟说:"时间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你用它来刷题,别人用它来打游戏,三年后的差距就会像这条河一样宽广。"

我想起上周浪费整个周末看电视剧的懊悔,决定从明天开始执行"番茄钟学习法",把时间切成高效利用的片段。颜回点头:"珍惜光阴,方能不负韶华。"

11

子罕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注释:

1. 三军:军队的通称。

2. 匹夫: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3. 夺:改变。

学霸思考

颜回的神情突然严肃:"这是最重要的一课。你知道为什么我能'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吗?因为心中有志。"

我想起父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早点打工挣钱"时,我躲在被窝里哭了一夜。第二天却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决心。颜回赞许地说:"记住,外在条件可以艰苦,但志向不可夺。"

12

子张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1. 子夏:孔子的学生。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定。

3. 切问:恳切地提问。

4. 近思:思考当前的事情。

5. 仁:仁德。

学霸思考

颜回的身影渐渐淡去,留下最后的话语:"记住这十二字箴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我在北大等你..."

我抚摸着笔记本,心中充满力量。从今天起,我要把《论语》的智慧融入每一天的学习:广泛阅读各科知识,坚定考取北大的目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同学,每天反思学习得失。三年后,未名湖畔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中庸》

学霸笔记 · 七年级上册语文 · 论语十二章

上一章 第50篇学霸笔记:寻书记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51篇学霸语文笔记:论语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