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蝉鸣渐起的盛夏,猫屋迎来了二十周年纪念。翻新后的外墙爬满了淡紫色的藤花,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泛黄的旧照片与崭新的荣誉证书——泛黄的素描本、褪色的音乐会门票、孩子们手绘的感谢卡,与近期获得的“全国优秀公益机构”奖杯交相辉映。
这天清晨,陆川的手机接连弹出消息:林深正在敦煌参与壁画修复公益项目,用画笔为濒危文物注入新生;陈昊带着团队奔赴洪灾地区,连夜搭建临时宠物安置点;周妍的山区收容所迎来了第一批国际志愿者,视频里孩子们举着写满各国语言“谢谢”的纸牌。而苏晚的行程最令人意外——她正带着一支特殊的乐队,在各大城市的流浪动物救助站举办快闪演出。
“陆哥!快看这个!”年轻的志愿者小夏举着平板电脑冲进办公室。屏幕上,一段短视频正在网络疯传:穿着校服的少年们在社区广场搭建简易猫屋,背景音是苏晚改编的《星光夜曲》。评论区里,无数网友分享着自己受猫屋故事启发,开始投喂流浪猫、参与公益的经历。
傍晚,猫屋突然涌入一群青涩面孔。为首的女孩小心翼翼捧着盒子:“我们是XX中学的学生,读了你们的故事,成立了‘新猫屋社团’……这是我们救助的第一只小猫。”陆川掀开盒盖,一只裹着旧毛衣的橘猫正怯生生地望着他,脖颈处还系着歪歪扭扭的手织项圈。
夜幕降临时,苏晚带着乐队悄然现身。临时搭建的舞台灯光亮起,这次的演奏者除了她的伙伴,还有几个抱着自制乐器的孩子——那是周妍从山区带来的“小音乐家”。当《星光夜曲》的旋律再次响起,围观的人群自动围成圆圈,有人跟着哼唱,有人悄悄抹泪。
林深的视频通话适时切入,他身后是斑驳的敦煌壁画,画架上未完成的作品里,飞天神女的裙摆化作猫尾,飘向远方。“看,”他笑着转动镜头,“艺术与善意,都需要传承。”陈昊的声音突然从画面外传来:“设备调试好了!今晚直播义卖,给孩子们的猫屋筹款!”
月光下,五人通过屏幕举杯相碰。陆川望着人群中举着蜡烛的孩子们,恍惚间又看到了当年社团教室里那盏长明灯。此刻,无数新的“灯盏”正在城市角落亮起,从少年们颤抖着喂食流浪猫的手,到志愿者们深夜搭建猫屋的身影,这些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终将汇聚成照亮世界的星河。
散场时,一个戴着助听器的小女孩塞给苏晚一张纸条。纸上用蜡笔歪歪扭扭地画着猫屋,下方写着:“姐姐的音乐,让我听见了星星的声音。”苏晚将纸条轻轻折好,放入琴盒——那里,还躺着十年前那张泛黄的乐谱。她知道,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落幕,因为爱与勇气,本就是一场生生不息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