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
本书标签: 现代 

和不确定相处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

最近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停下来内观自己了,以至于现在连怎么跟自己好好相处、怎么理解自己的情绪,都有点陌生。更让我在意的是,我慢慢察觉到了自己身上一个特别影响心态的毛病——我太着急要一个“确定的回应”了,根本没办法忍受“不确定”的感觉。

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希望能立刻有结果、马上确定下来,好像每一步都必须踩在自己预设的轨道里才安心。哪怕心里很清楚,就算事情没立刻有答案,我也能想出无数个解决办法,但就是过不了“等待”这一关。

就像昨天,我加了一个旅游搭子女生,主动去问对方想法,结果对方暂时没回复。我脑子里瞬间就开始胡思乱想,不由自主地往坏处猜,甚至下意识觉得“人家肯定是不想去了”,直接在心里给这件事判了“死刑”。不光是这种小事,连谈恋爱、跟家里人相处也是这样。比如之前跟对方聊一件事,对方还没来得及给我答复,我就已经在心里预设了“他不同意”“这事成不了”的结局;还有我姐姐之前说过两天给我回复某个事,现在还没消息,我又开始忍不住想“她是不是忘了”“是不是事情黄了”,又一次陷入这种“提前判死刑”的内耗里。

每次这样过后,我都特别懊恼,明明知道很多时候只是对方忙、或者需要时间考虑,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联想。我真的很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重蹈覆辙,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开始调整,才能慢慢学会接受“不确定”,不再这么着急要一个答案。

最近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停下来内观自己了,以至于现在连怎么跟自己好好相处、怎么理解自己的情绪,都有点陌生。更让我在意的是,我慢慢察觉到了自己身上一个特别影响心态的毛病——我太着急要一个“确定的回应”了,根本没办法忍受“不确定”的感觉。

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希望能立刻有结果、马上确定下来,好像每一步都必须踩在自己预设的轨道里才安心。哪怕心里很清楚,就算事情没立刻有答案,我也能想出无数个解决办法,但就是过不了“等待”这一关。

就像昨天,我加了一个旅游相关的单子,主动去问对方想法,结果对方暂时没回复。我脑子里瞬间就开始胡思乱想,不由自主地往坏处猜,甚至下意识觉得“人家肯定是不想去了”,直接在心里给这件事判了“死刑”。不光是这种小事,连谈恋爱、跟家里人相处也是这样。比如之前跟对方聊一件事,对方还没来得及给我答复,我就已经在心里预设了“他不同意”“这事成不了”的结局;还有我姐姐之前说过两天给我回复某个事,现在还没消息,我又开始忍不住想“她是不是忘了”“是不是事情黄了”,又一次陷入这种“提前判死刑”的内耗里。

每次这样过后,我都特别懊恼,明明知道很多时候只是对方忙、或者需要时间考虑,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联想。我真的很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重蹈覆辙,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开始调整,才能慢慢学会接受“不确定”,不再这么着急要一个答案。

有时候静下来想,这种对“不确定”的恐慌,其实特别消耗人。就像心里悬着一块石头,对方没回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自觉地放大焦虑——会翻来覆去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没说对,会回忆之前的细节找“可能搞砸”的证据,甚至会提前在心里演练“如果被拒绝该怎么办”,把还没发生的坏结果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结果呢?往往等来了回复,才发现人家只是忙忘了,或者需要时间确认细节,根本不是自己想的“判死刑”。可那之前的焦虑、内耗,却实实在在耗光了我好多精力。就像上次跟朋友约见面,我问“周末有空吗”,对方隔了大半天没回,我愣是从“他是不是不想跟我玩了”想到“是不是我上次说话得罪他了”,最后人家回复“刚在开个长会,周末没问题”,我才松了口气,回头想想自己那半天的纠结,特别没必要。

就连工作上也是,有时候给同事发消息问个事,没立刻收到回复,我就会忍不住担心“是不是这个问题太麻烦人家了”“会不会让他觉得我不专业”,甚至会想“要不我再发一条解释一下?”,可往往第二条消息还没发出去,对方的回复就来了,内容也很正常,完全是我自己想多了。

我也试着劝过自己“别急,等等就好”,可身体好像有本能反应,只要没收到确定的答案,心里那根弦就一直绷着,根本没办法放松。我知道这种心态不好,既折磨自己,也可能因为太急躁,在还没弄清情况的时候就做出错误判断,甚至错过一些本来能成的事。

现在特别想找到能改的办法,比如试着给自己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别总盯着手机等回复;或者每次想“判死刑”的时候,先在心里问自己一句“有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这个意思?”,逼着自己别瞎猜。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又总忍不住回到老样子,不知道有没有人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到底怎么才能慢慢改掉这种“急着要答案”的毛病,学会跟“不确定”好好相处。

后来我还发现,这种“急着要答案”的心态,其实藏着我对“失控”的恐惧。我总希望生活里的每件事都能按自己的预期推进,每一步都能牢牢抓在手里,好像只有这样才觉得安全。可现实偏偏不是这样,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立刻有结果,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照我的节奏来回应,这种“抓不住”的感觉,会让我特别没有安全感。

就像之前跟人谈感情,对方稍微回复慢一点,我就会忍不住想“他是不是对我没兴趣了”,甚至会主动去追问、去确认,结果反而让对方觉得有压力。现在回头看,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只是在忙自己的事,并没有别的意思,是我自己因为受不了“不确定”,把小事放大了,反而影响了彼此的关系。

还有一次,我跟客户对接一个合作,发了方案之后对方说“需要跟团队商量一下,晚点回复”。我表面上答应了,心里却一直没底,每隔半小时就忍不住看一次手机,甚至会想“是不是方案有问题”“他们是不是已经决定找别人了”,最后实在忍不住,主动给客户发了消息问进展,结果客户说“正在开会讨论,马上就好”,当时我都觉得有点尴尬,明明说了等回复,却还是没忍住打乱了别人的节奏。

我也尝试过一些小方法,比如每次等回复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一边,去做别的事——收拾房间、看会儿书,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刚开始的时候特别难,总忍不住想拿手机看看有没有消息,可慢慢坚持下来,发现注意力转移之后,焦虑感确实会减轻一点。比如上次等姐姐回复的时候,我去厨房做了顿饭,等饭做好了,姐姐的消息也来了,原来她只是临时帮家里办了点事,忘了及时说。

但有时候还是会破功,尤其是遇到自己特别在意的事,比如重要的工作机会、在意的人的消息,还是会控制不住地着急。我知道改变不是一下子的事,可能需要慢慢跟自己的焦虑对抗,每次想“判死刑”的时候,就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多问自己一句“万一不是我想的那样呢?”。

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慢慢学会接受生活里的“不确定”,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立刻有答案,有些等待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结果。也希望自己能少一点内耗,多一点耐心,不用再因为没收到及时的回复,就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里,这样才能更轻松地面对生活里的各种事。

上一章 美好一天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最新章节 下一章 在不确定的风里,做自己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