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是被窗外的鸟鸣叫醒的。
她一骨碌爬起来,顾不上穿好鞋,光着脚就往后院跑。
墙角的薄荷土堆上,几株嫩绿的芽尖顶着露珠冒出来,像撒在土里的小星星,她蹲下来看,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凉丝丝的。
“发芽了!”她忍不住小声喊,心里亮堂起来。
这几天每天早晚浇水,怕冻着还盖了碎草,总算没白费功夫。
“宿主,薄荷发芽率80%,符合预期。”阿砚的声音适时响起,“眉庄当前在正屋看书,可借此机会进一步建立关联。”
沈清辞赶紧回屋穿鞋,又找了块干净的布,小心翼翼擦了擦薄荷周围的土,才往正屋走。
眉庄果然坐在窗边,手里捧着本《女诫》,却没怎么看,目光总往窗外飘。
见沈清辞进来,她抬了抬眼:“什么事这么高兴?”
“回小主,后院的薄荷发芽了!”沈清辞凑到窗边,指着后院的方向,语气里藏不住雀跃。
“刚冒芽,嫩得很,过几天就能长叶了。”
眉庄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眼,嘴角动了动,没笑,却点了点头:“天暖了,把花盆搬去窗边吧,放在屋里能晒着太阳。”
沈清辞愣了一下,没想到眉庄会让把薄荷搬进屋。
她赶紧应着“是”,跑回后院,找了个旧花盆,小心地把薄荷连土移进去,又端着花盆往正屋走。
花盆有点沉,她走得慢,到窗边时,额头上已经渗了汗。
眉庄放下书,伸手帮她扶了扶花盆:“小心点,别洒了土。”
指尖碰到花盆边缘的瞬间,沈清辞心里一暖。
这是眉庄第一次主动帮她。
她把花盆放在窗台上,阳光正好落在芽尖上,绿得发亮。
“小主,等薄荷长叶了,奴婢给您煮新的薄荷茶,这次不加糖,您尝尝原味的?”沈清辞小声提议。
眉庄“嗯”了一声,重新拿起书,却没再像之前那样盯着书页发呆,偶尔会瞟一眼窗台上的薄荷。
沈清辞见她没再说话,悄悄退到外间,从怀里掏出那个旧本子。
这几天她除了记“情绪晴雨表”,又加了两页“人事小账本”。
左边记往来的人,右边记他们的言行,还特意用炭笔在可疑的人旁边画了圈。
最上面记的是皇后派来的刘嬷嬷。
昨天刘嬷嬷来送“补身汤”,眼神总往薄荷盆那边瞟,还问了句“小主最近常喝薄荷茶?”,语气里透着股探究。
沈清辞在刘嬷嬷名字旁边画了个圈,旁边写着“留意补身汤”。
往下是温实初温太医。
前天温太医来诊脉,说眉庄“气血不足,需多静养”,还偷偷塞给她一包安胎药,让她“按时给小主煎服”。
沈清辞在温太医名字旁边画了个勾,写着“可信,药需亲自煎”。
她正低头写着,身后传来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眉庄走了出来。
她赶紧把本子合上,往身后藏,却还是被眉庄看见了。
“藏什么呢?”眉庄走过来,伸手要过本子,翻开一看,忍不住笑了:“你倒像个账房先生,连谁送了什么汤都记着。”
沈清辞脸有点红,小声说:“奴婢怕记混了,耽误小主的事。”
眉庄翻到“情绪晴雨表”那页,看到上面画的皱眉小人、抿嘴小人,眼神软了软:“你倒细心。”
她合上书,递还给沈清辞,又从食盒里拿出块桂花糕:“刚送来的,你拿着吃吧。”
沈清辞愣了,不敢接:“奴婢不敢,小主留着自己吃。”
“让你拿着就拿着。”眉庄把糕点塞到她手里,“你帮我照顾薄荷,又记这些琐事,该谢你。”
沈清辞捏着桂花糕,心里甜甜的,比薄荷糖还甜。
她小声说了句“谢谢小主”,把糕点揣进怀里,又翻开本子,指着刘嬷嬷的名字问:“小主,刘嬷嬷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她送来的汤,要不要……”
眉庄眼神沉了沉,没直接回答,只是说:“以后她送来的东西,先放着,等我看过了再用。”
沈清辞赶紧点头,在刘嬷嬷的名字旁边又加了句“汤需先验”。
下午,沈清辞去厨房煎药。
温太医送来的安胎药是粉末状的,她按照医嘱,用温水调开,又怕药太苦,偷偷加了片新鲜的薄荷叶。
刚从花盆里摘的,还带着露水。
端药给眉庄时,眉庄喝了一口,挑了挑眉:“怎么有薄荷味?”
“奴婢加了片薄荷叶,想着能遮点苦味。”沈清辞有点紧张,怕眉庄不高兴。
眉庄没说话,把药喝完了,才说:“下次不用加,药苦点才有效。”话虽这么说,却没责怪她。
沈清辞松了口气,收拾药碗时,瞥见窗台上的薄荷又长了点,芽尖更绿了。
她想起早上眉庄帮她扶花盆的样子,又摸了摸怀里没舍得吃的桂花糕,心里踏实起来。
“阿砚,眉庄现在的信任度有多少?”她在心里问。
“当前信任度15%,较昨日提升10%。”阿砚的声音顿了顿,“提示:刘嬷嬷今日下午又来闲月阁,在院外徘徊许久,需加强警惕。”
沈清辞心里一紧,走到窗边,往院外看了眼。
刘嬷嬷的身影刚消失在拐角,她赶紧翻开本子,在刘嬷嬷的名字旁边画了个三角,写着“频繁徘徊,需留意”。
夕阳落在薄荷芽上,把绿芽染成了金色。
沈清辞看着窗台上的花盆,又看了眼手里的本子,知道以后的路还长,要防的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但只要薄荷能好好长,眉庄能慢慢信任她,就总有希望。
她把本子收好,端着药碗往厨房走。
路过后院时,又给薄荷浇了点水,小声说:“快点长,长好了就能保护小主了。”
芽尖在风里轻轻晃,像在回应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