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的喜悦和沈砚那份厚重期许带来的激荡,在踏入新办公室的那一刻,迅速被沉甸甸的责任感取代。
新的“用户增长与创新中心”占据了视野极佳的独立区域,空间开阔明亮,但此刻还显得有些空荡。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熟悉的城市天际线,但苏倦知道,她所面对的风景,已截然不同。
林薇召集了中心所有成员(目前主要是从破界项目组平移过来的核心骨干,以及几位从其他部门抽调的支持人员)开了简短的见面会,正式宣布了苏倦的任命。
掌声响起,带着对新开始的期待,也带着对新挑战的观望。
会议结束,苏倦回到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了崭新的办公设备,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那个深蓝色丝绒盒子。
她打开盒子,那支铂金钢笔静静地躺在黑色丝绒上,深蓝宝石在晨光下流转着内敛的光芒。
她伸出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笔身,沈砚那句“你拥有的,是解决它的能力”再次在心底响起,带来一股沉静的力量。
她将钢笔取出,郑重地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这不是装饰品,而是她的战旗和警钟。
新官上任,千头万绪。
摆在苏倦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搭建一个能支撑起新中心战略目标的核心团队。
尤其是沈砚点出的关键——一个能补足她短板、独当一面的副手。
她开始密集地筛选简历、安排面试。猎头推荐的人选不少,背景光鲜,履历漂亮,但几轮谈下来,苏倦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有些人过于锋芒毕露,掌控欲极强,与苏倦强调协作和赋能的理念格格不入;有些人则过于保守,缺乏破局创新的锐气;还有些人,言谈间对苏倦的快速晋升隐隐流露出质疑,认为她资历尚浅。
内部培养也是一个方向。
张弛有潜力,但正如沈砚所料,他在跨部门协调和战略视野上还需磨练;李姐是定海神针,但创新并非强项;吴悠有灵气,但需要时间成长……短期内,他们暂时都无法完全胜任那个关键的副手角色。
几天下来,苏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组建团队比单纯执行项目复杂得多,涉及识人、用人、平衡各方关系。
她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着几份面试评估报告,眉头微蹙。
这时,内线电话响起,是林薇。
“苏倦,沈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现在方便吗?”
“方便,我马上过去。”苏倦立刻应道,心中微动。沈砚找她?是关于新中心的事吗?
她整理了一下思绪,拿起笔记本,走向沈砚的办公室。
敲门进入,沈砚正站在窗边讲电话,看到她进来,示意她稍等。
他对着电话简短交代了几句便挂断,转过身来。
“坐。”沈砚指了指沙发,自己也在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他今天穿着浅灰色的羊绒衫,少了几分平日的正式感,更显从容。
“新办公室感觉怎么样?团队组建有头绪了吗?”他开门见山,语气是平和的询问,没有施加压力的意味。
苏倦在他对面坐下,将手中的笔记本放在膝上,如实汇报:“办公室很好,视野开阔。团队组建……正在进行中,副手的人选是难点。”她没有掩饰遇到的困难,“猎头推荐了几位,背景不错,但理念契合度或者性格匹配度上,总觉得有些偏差。内部培养需要时间。”
沈砚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他没有立刻给出建议,而是问道:“你理想中的副手,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
苏倦认真思考了一下,清晰地说:“第一,能力互补。需要在战略规划、跨部门资源整合方面有突出能力,弥补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第二,价值观高度一致,认同用户价值驱动和长期主义。第三,有担当,能在我需要专注大方向时,独立扛起中心日常运营和复杂项目的推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她顿了顿,看向沈砚,“懂得协作而非争权,能够真正赋能团队,而非制造内耗。”
沈砚眼中掠过一丝赞许,显然对苏倦清晰的用人标准很满意。
他沉吟片刻,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带着引导:“方向是对的。
理念契合和协作精神是根基,能力可以培养。但这样的人,往往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沉淀,未必会轻易出现在常规的猎头库或者急于跳槽的人群里。”
他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指尖滑动了几下,然后将屏幕转向苏倦。
“看看这个人。”
屏幕上是一份简洁却分量十足的简历:
顾知行,男,35岁。
履历:曾任国内某顶级互联网平台用户增长部高级总监,主导过多个现象级用户增长项目;后加入一家快速崛起的AI创业公司任COO,负责整体运营和商业化,成功带领公司完成B轮融资并实现核心业务盈利。三个月前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目前处于职业空窗期。
核心能力标签: 战略规划、复杂系统运营、跨部门整合、团队领导力、数据驱动决策。
猎头评价(沈砚标注):能力顶尖,视野开阔,为人务实低调,极其注重团队协作与赋能。离职原因是理念分歧(创始人过于激进,忽视用户价值沉淀)。
苏倦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顾知行的履历和能力,完美契合她对副手的所有核心要求!尤其是他主导过大型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创业公司的全面运营,这种复合经验极其难得。
更关键的是猎头评价和离职原因——注重协作、赋能、用户价值沉淀,这正是她最看重的!
“他……”苏倦看向沈砚,眼中带着询问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这样的人才,怎么会主动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沈砚收回平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了然的笑意:“顾知行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实干家。他离职后,一直在寻找一个能真正沉下心来做用户价值、有长远发展空间的地方休息调整。我跟他聊过新中心的定位和你的理念,”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苏倦,“他很有兴趣。当然,最终决定权在你和他双方。”
原来如此!苏倦恍然大悟。
沈砚不仅洞察了她的困境,更在她还未开口求助时,就凭借他深厚的人脉和精准的眼光,为她物色并初步沟通了最合适的人选!他没有直接塞人,而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并将最终的决定权完全交还给她。
这份不动声色的支持,比任何直接的帮助都更显用心和尊重。
他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信任”和“赋能”——他相信她的判断力,也相信她能驾驭这样一位强将。
“沈总,太感谢您了!”苏倦由衷地说,这份感激发自肺腑,“顾先生的履历和能力,正是中心最需要的!我会尽快安排和他深入沟通。”
“嗯。”沈砚点点头,目光落在苏倦因兴奋而微微发亮的眼睛上,深邃的眼底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暖意,“顾知行能力很强,也有自己的坚持。沟通时,坦诚相待,把你的真实想法、中心的规划、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清晰地告诉他。真诚,是打动这种人的最好方式。”
“我明白!”苏倦用力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离开沈砚办公室,苏倦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笼罩在心头多日的副手人选阴霾被一扫而空。
她立刻联系了顾知行,对方果然如沈砚所说,态度平和而专业,很快敲定了第二天下午的视频面试。
视频接通,屏幕那端的顾知行,气质沉稳内敛,眼神锐利而平和,带着一种久经沙场后的从容。
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也没有刻意迎合的热情,只有一种沉静的、准备认真对话的姿态。
苏倦没有寒暄客套,直接切入主题。她详细阐述了新中心的使命、愿景、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坦诚地分享了目前团队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用户价值深化与规模化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点。
她没有回避困难,也没有夸大前景,只是清晰地描绘出她想要构建的蓝图和需要共同面对的战场。
顾知行听得很专注,偶尔提问,问题都直指核心,显示出极强的洞察力。
当苏倦谈到她最看重的“协作赋能”文化和“用户价值长期主义”时,她清晰地看到顾知行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光芒。
“苏总监,”顾知行在苏倦阐述完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你的坦诚和清晰的规划,让我印象深刻。沈砚跟我提过你,他说你身上有种难得的‘纯粹’——对目标的纯粹坚持,对价值的纯粹追求。这在这个浮躁的环境里,很珍贵。”
他顿了顿,目光透过屏幕,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欣赏:“我经历过高速增长,也经历过从零到一的艰难。我认同你的理念,用户价值的沉淀是基业长青的根本。这个位置,挑战很大,但……很有吸引力。我愿意加入,共同打造这个‘价值驱动’的新引擎。”
苏倦的心跳瞬间加速!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涌上心头!她成功了!不仅找到了理想的副手,更得到了一位理念高度契合的强力伙伴!
“顾总监,欢迎加入!”苏倦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真诚,“期待与你并肩作战!”
结束视频,苏倦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办公桌上那支铂金钢笔上,深蓝宝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她拿起钢笔,冰凉的触感下,仿佛涌动着沈砚赋予她的沉静力量和顾知行带来的崭新动力。
新的篇章,终于落下了坚实的第一笔。沈砚如同站在她身后的高山,无声地投下庇护,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滋养她成长的清泉。
她握紧了笔,目光投向窗外广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和踏实的信心。
基石已定,蓝图铺展,属于她的征程,正以更稳健、更开阔的姿态,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