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前一天,市博物馆的守夜人展区格外热闹。韩砚清刚走进展厅,就看到那本泛黄的日志旁,新添了一盆生机勃勃的灵音草——翠绿的叶片泛着微光,根部缠着红色的丝线,是学生们送来的“新春礼物”。“这是市一中的孩子们特意培育的,说要让灵音草陪着日志过年,”贺峻霖笑着递来一杯热奶茶,“他们还写了新年祝福,贴在展区的‘守护墙’上呢。”
韩砚清走到守护墙前,看着满墙的红色祝福卡,嘴角不自觉上扬。其中一张画着双生刀与灵音草,旁边写着:“祝守夜人哥哥姐姐新年快乐,我会继续做校园守护小卫士!”落款是之前在守护课上提问的红领巾小男孩。她指尖抚过卡片,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回头时,马嘉祺正拿着一个红色的礼盒,眼底带着笑意:“给你的新年礼物。”
打开礼盒,里面是一把小巧的银质短刀,刀柄上刻着“清”字,与“惊蛰”的纹路如出一辙。“是按你五百年前那把短刀的样式做的,”马嘉祺轻声说,“以后日常携带也方便,不用总带着‘惊蛰’了。”韩砚清握紧短刀,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眼眶微微发热——五百年前她失去那把刀时的遗憾,此刻被这份温暖彻底填满。
展厅外传来热闹的笑声,丁程鑫、宋亚轩他们正搬着食材走进来,林小满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火锅:“老陈说今天要在展区办‘守夜人团圆宴’,让大家一起过年!”严浩翔跟着进来,手里拿着投影仪:“我准备了历年守夜人的照片,等会儿投影在墙上,就像历代守夜人都和我们一起过年一样。”
老陈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红布包,里面是几枚新刻的守夜人令牌,上面分别刻着众人的名字:“守夜人从不是孤身作战,今天给大家都补上令牌,以后就是正式的守夜人团队了。”他将令牌一一递给众人,最后握住韩砚清和马嘉祺的手:“五百年了,你终于不用再一个人守夜了。”
火锅煮开时,展厅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投影仪将老照片投在墙上,明代的守夜人、民国的匠人、汉代的士兵……一张张模糊的面孔,仿佛在光影中与众人对视。宋亚轩拿起吉他,唱起新编的《山河谣》新年版,丁程鑫跟着跳起灵舞,贺峻霖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直播间里满是“守夜人新年快乐”的弹幕。
吃到一半,韩砚清起身走到日志旁,翻开新的一页,写下“除夕守夜人团圆宴,历代守护皆为序章”,然后递给身边的人:“每个人都写一句新年愿望吧,让这本日志也沾上新年的喜气。”马嘉祺接过笔,在她的字迹旁写下:“愿岁岁平安,年年同守。”宋亚轩写下“愿歌声能永远传递温暖”,刘耀文写下“愿以后的战斗都能顺利”,张真源、严浩翔、丁程鑫、贺峻霖、林小满、老陈依次提笔,页面很快被满满的祝福填满。
窗外响起烟花声,众人走到展厅门口,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韩砚清握紧手中的银质短刀,身旁的马嘉祺握住她的手,身后是满室的温暖与欢笑,墙上的老照片仿佛也在跟着微笑。她想起五百年前的除夕,自己孤身守在明代城墙下,只有寒风与月光作伴;而此刻,身边有并肩的伙伴,有温暖的团圆宴,有跨越时空的守护传承。
“明年,我们还要把守护课带到更多地方,”韩砚清轻声说,目光望向远处的城市灯火,“还要在更多遗迹旁立守护提示牌,让更多人知道守夜人的故事。”马嘉祺点头,将她的手攥得更紧:“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陪你一起。”
烟花在夜空中继续绽放,灵音草的叶片在展厅里轻轻颤动,像是在为这份团圆与传承祝福。韩砚清知道,这不是守夜人故事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从五百年前的孤独坚守,到此刻的众人同行,从过去的战斗与遗憾,到现在的温暖与希望,守夜人的使命,会在每一个新年里,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