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佛罗伦萨佩雷托拉机场时,舷窗外正铺陈着一幅由暖橙色晨曦和远处山峦黛青色轮廓交织的油画。
天际线像被打翻的调色盘,浅金与绯红在云层间晕染。
亚平宁山脉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巨匠笔下未干的油彩,每一笔都浸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慵懒与庄重。
江宁靠在闵玧其肩头,半梦半醒间,睫毛还沾着旅途的倦意。
却清晰感受到闵玧其温热的手指正轻柔地自己脸颊旁一缕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
那触感带着小心翼翼的珍视,指腹掠过耳垂时的微凉,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
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亲密,惹得她耳根微微发烫,连带着后颈的肌肤都泛起细密的热意。
闵玧其“到了,阿宁。”
闵玧其低沉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微哑,像大提琴最醇厚的弦音,拂过她的耳膜时还带着一丝震颤。
他说话时喉结轻轻滚动,亚麻衬衫的袖口蹭过她的脸颊,带着阳光晒过的干爽气息。
江宁睁开眼,睫毛像蝶翼般扇了扇,撞进闵玧其深邃含笑的眼眸里。
褪去了商场上那份内敛的锐利,此刻的他穿着简单的米白色亚麻衬衫。
领口随意解开两颗扣子,露出线条清晰的锁骨,左侧锁骨下方那颗小小的朱砂痣在晨光里若隐若现。
整个人浸在舷窗透进来的金色晨光里,慵懒又迷人,连平日里紧抿的唇线都柔和了许多。
他眼中那份毫不掩饰的专注和宠溺,像浸了蜜的阳光,让江宁的心跳漏了一拍。
蜜月,这个词语本身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
漾开一圈圈甜蜜又微醺的涟漪,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百骸,连指尖都泛起酥麻的暖意。
江宁“嗯。”
江宁低应一声,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软糯,像浸了牛奶的棉花糖。
脸颊染上淡淡的绯色,从颧骨一直蔓延到鬓角。
闵玧其低笑,胸腔的震动透过肩头传过来,像温柔的鼓点。
他自然地牵起江宁的手,十指紧扣,指腹在她无名指的铂金素圈上轻轻摩挲了一下。
他起身拿行李时,衬衫后摆被牵扯着扬起一个利落的弧度,露出腰线紧实的轮廓。
佛罗伦萨的空气里浮动着奇妙的气息,浓缩咖啡的焦香混着刚出炉的可丽饼甜味。
老城区石墙上苔藓的潮湿感裹着远处教堂钟声的余韵。
阳光穿过千年橄榄树的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们下榻的酒店藏在阿诺河畔一条蜿蜒的巷弄里,由百年修道院改建的红砖墙爬满了三角梅,铜制门环上还留着岁月磨出的温润光泽。
推开雕花木门时,头顶传来清脆的风铃响,穿黑色马甲的礼宾生笑着用带着意式卷舌的英语问好,指尖夹着的黄铜钥匙串晃出细碎的光。
房间藏在旋转楼梯的尽头,推开门的瞬间,江宁忍不住轻轻惊叹。
高高的拱顶挂着水晶吊灯,切割后的玻璃在晨光里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
裸露的古老石墙上嵌着中世纪风格的彩绘玻璃,阳光透过时在地板上投下蓝紫色的光晕。
巨大的落地窗外,阿诺河正缓缓流淌,河水泛着绸缎般的光泽,载着几艘贡多拉慢悠悠划过。
对岸的赭红色屋顶像波浪般起伏,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弧度仿佛将天空都撑得更高了些。
放下行李时,皮质行李箱与石质地板碰撞出沉闷的声响。
闵玧其从身后拥住了站在窗边的江宁,他刚洗过手,指尖还带着薄荷洗手液的清凉。
下巴抵在她发顶时,发丝被压出一小簇柔软的弧度。
双臂环在江宁的腰间,温热的气息喷洒在她敏感的颈侧,像春日里拂过湖面的风。
闵玧其“喜欢吗?”
他低声问,声音贴着耳廓,带着蛊惑的磁性,呼吸间的热气让江宁颈侧的绒毛都轻轻颤动起来。
江宁被他圈在怀里,后背紧贴着他坚实温热的胸膛,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沉稳的心跳。
每一下都像敲在她的心尖上,透过薄薄的衣衫传递过来,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那股熟悉的松木混合着淡淡烟草的气息将她包裹,是他常用的那款雪松古龙水。
此刻却因为环境的催化,多了几分霸道的占有欲和无声的渴望。
江宁身体微微发软,手肘不自觉地往后顶了顶,恰好抵在闵玧其腹间紧实的肌肉上,惹得他闷笑一声。
江宁“这里很美。”
闵玧其“不及你。”
闵玧其的吻轻轻落在江宁耳后那片细腻的肌肤上,带着羽毛般的触感,却激起一阵细密的电流,瞬间窜遍江宁的四肢百骸。
那处皮肤本就敏感,被他温热的唇瓣触碰时,她忍不住轻哼一声。
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却像只寻求庇护的小动物,更深地陷进他怀里。
这个吻像是一个信号,闵玧其的唇顺着她优美的颈线缓缓下移。
掠过纤细的锁骨时,牙齿轻轻啃咬了一下,带着灼人的温度,烙下一个个细密而滚烫的印记。
他的手臂收紧,将江宁更紧密地嵌入怀中,仿佛要将她揉进骨血里,让彼此的气息彻底交融。
江宁仰起头,脖颈拉出优美的弧线,闭上眼时,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浅浅的阴影。
她能闻到闵玧其衬衫上阳光的味道,感受到他指腹摩挲着她腰线的力道,呼吸变得急促而凌乱,像被风吹乱的琴弦。
窗外,贡多拉船夫的歌声顺着河水飘进来,带着意大利语特有的婉转尾音。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悠远而肃穆,与房间里渐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闵玧其的吻落在她唇上时,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舌尖撬开齿关的瞬间,江宁听见自己心里有朵花轻轻绽放的声音。
蜜月的帷幕,就在这翡冷翠的晨光里,在阿诺河的流水声中,在缠绵悱恻的深吻里,正式拉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