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重楼:林澜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原创作品  大男主     

第十九章

重楼:林澜

💞白菂迟枫一手单💕

💖类型:赞助群主买笔袋(纯抽象)

💝价格:1.9r

❤️要求:帮忙付款

🈲 谎报🈲一切违规

【白菂城的红枫终究会开,迟枫树下总会有那抹身影】

执行者:好名字@好名字 

爱你^3^好人一生平安💞白菂迟枫一手单💕

💖类型:赞助群主买笔袋(纯抽象)

💝价格:1.9r

❤️要求:帮忙付款

🈲 谎报🈲一切违规

【白菂城的红枫终究会开,迟枫树下总会有那抹身影】

执行者:瑞星@瑞星 

爱你^3^好人一生平安”男子点点头,“他和沈观主是师兄弟,感情极好。沈观主藏起小女孩后,你外公怕他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谎称上山采药,实则是去帮忙照顾孩子。”

“那镇长放火那天……”

“你外公其实早就察觉到不对劲了。”男子的声音低沉下来,“他那天去镇上,就是想警告镇长,别做得太绝。可等他回来时,火已经烧起来了。”

陈默沉默了。他一直以为外公是因为没能救人而愧疚,没想到外公其实一直在默默付出。

“那沈观主和那个小女孩……”

“他们没死。”男子突然说,“火刚烧起来时,沈观主抱着小女孩从后墙逃了出来。我把他们藏在这里,养了半年伤。”

陈默猛地抬起头:“真的?他们还活着?”

“活是活着,但也活不久了。”男子叹了口气,“小女孩的病越来越重,沈观主为了救她,耗尽了心血,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小女孩也在他走后没多久,跟着去了。”

他指了指泉边的一块空地:“他们就葬在这里。你外公知道后,每年都会来这里祭拜。他怕你知道这些后,会像他一样放不下,所以才没告诉你。”

陈默走到空地前,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脚下的泥土。原来外公的执念,不是愧疚,而是思念。他守着孤山,不是为了等待一个答案,而是为了守护这份回忆。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陈默站起身,对男子说。

“该放下了。”男子看着他,“你外公守了一辈子,够了。你还年轻,不该被这些往事困住。”

陈默点点头。他拿出外公的笔记,撕下最后一页,放在空地上。风一吹,纸页化作灰烬,飘向泉中,与水面上的倒影融为一体。

“走吧。”男子说,“下山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陈默最后看了一眼谷地,转身朝石拱门外走去。走出拱门的那一刻,他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身后只有茂密的树林,那道石拱门和谷地都消失不见了。

他笑了笑,转身朝山下走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知道,外公的故事结束了,而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回到镇上后,陈默开了一家小药店,用外公留下的药方,帮镇上的人看病。他时常会想起孤山,想起那个迷雾缭绕的夜晚,想起外公的执念和沈观主的坚守。但他不再执着于过去,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每年清明,他都会上山祭拜。不是去孤山深处,而是去青云观遗址。他会带上一束安神草,放在那块简单的木牌前,然后静静地坐一会儿,听风吹过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低声诉说着那些尘封的往事。

雾锁孤山,终究锁不住人心。有些执念,放下了,才是真正的解脱。沿着地图上一条从未标注过的细小红线,往孤山更深处走去。那红线像是用朱砂新画的,在泛黄的纸页上泛着微弱的光泽,蜿蜒着钻进密林深处。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脚下的路渐渐变成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面长满了青苔,显然久无人迹。石阶两旁的树干上,挂着些褪色的红绸带,风吹过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有人在低声絮语。

“这路……以前怎么没发现?”陈默喃喃自语。他来过孤山多次,从未见过这条石阶路。难道是外公笔记里藏着的秘密?

正想着,前方突然出现一道石拱门。门楣上刻着“静心”两个字,笔画苍劲有力,与外公笔记上的字迹如出一辙。拱门后是一片开阔的谷地,谷底有一汪清泉,泉边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洗尘泉”三个字。

陈默走到泉边,俯身想掬一捧水,却在水面上看到了奇怪的景象。水里没有他的倒影,而是映出一个穿着道袍的年轻男子,正蹲在泉边,给一个小女孩梳头。那男子眉眼温和,正是沈清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脖子上挂着那枚刻着“安”字的银锁。

“师兄,你说我们能一直住在这里吗?”小女孩仰起头,声音清脆。

沈清玄笑了笑,摸摸她的头:“只要心够静,哪里都是家。”

水面上的景象渐渐模糊,变成了熊熊烈火。沈清玄抱着浑身是火的小女孩,在火海里奔跑,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他的脸上满是绝望,嘴里反复念着:“对不起……对不起……”

陈默猛地后退一步,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他想起老婆婆的话,这是他们的执念。可为什么,这执念会出现在这里?

“你来了。”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陈默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道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石拱门边。男子面容清癯,眼神平静,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像是刚打扫过庭院。

“你是?”陈默警惕地看着他。

“我是这里的守泉人。”男子笑了笑,“等你很久了。”

“等我?”陈默愣住了,“你认识我?”

“认识。”男子点点头,“也认识你外公。三十五年前,他常来这里。”

陈默心里一动:“你知道青云观的事?”

男子叹了口气,转身朝泉边走去:“过来坐吧,有些事,该让你知道了。”

两人在泉边坐下,男子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几块晒干的草药。“这是你外公当年留下的,说如果有一天他的后人来了,就把这个给他。”

陈默接过布包,一股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和外公药箱里的味道一模一样。“这是什么?”

“安神草。”男子说,“当年那个小女孩,羊癫疯发作时,就靠这个缓解。你外公知道后,每天上山采药,偷偷送到青云观。”

陈默愣住了:“我外公……他一直在帮沈观主?”

“是啊。”男子点点头,“他和沈观主是师兄弟,感情极好。沈观主藏起小女孩后,你外公怕他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谎称上山采药,实则是去帮忙照顾孩子。”

“那镇长放火那天……”

“你外公其实早就察觉到不对劲了。”男子的声音低沉下来,“他那天去镇上,就是想警告镇长,别做得太绝。可等他回来时,火已经烧起来了。”

陈默沉默了。他一直以为外公是因为没能救人而愧疚,没想到外公其实一直在默默付出。

“那沈观主和那个小女孩……”

“他们没死。”男子突然说,“火刚烧起来时,沈观主抱着小女孩从后墙逃了出来。我把他们藏在这里,养了半年伤。”

陈默猛地抬起头:“真的?他们还活着?”

“活是活着,但也活不久了。”男子叹了口气,“小女孩的病越来越重,沈观主为了救她,耗尽了心血,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小女孩也在他走后没多久,跟着去了。”

他指了指泉边的一块空地:“他们就葬在这里。你外公知道后,每年都会来这里祭拜。他怕你知道这些后,会像他一样放不下,所以才没告诉你。”

陈默走到空地前,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脚下的泥土。原来外公的执念,不是愧疚,而是思念。他守着孤山,不是为了等待一个答案,而是为了守护这份回忆。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陈默站起身,对男子说。

“该放下了。”男子看着他,“你外公守了一辈子,够了。你还年轻,不该被这些往事困住。”

陈默点点头。他拿出外公的笔记,撕下最后一页,放在空地上。风一吹,纸页化作灰烬,飘向泉中,与水面上的倒影融为一体。

“走吧。”男子说,“下山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陈默最后看了一眼谷地,转身朝石拱门外走去。走出拱门的那一刻,他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身后只有茂密的树林,那道石拱门和谷地都消失不见了。

他笑了笑,转身朝山下走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知道,外公的故事结束了,而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回到镇上后,陈默开了一家小药店,用外公留下的药方,帮镇上的人看病。他时常会想起孤山,想起那个迷雾缭绕的夜晚,想起外公的执念和沈观主的坚守。但他不再执着于过去,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每年清明,他都会上山祭拜。不是去孤山深处,而是去青云观遗址。他会带上一束安神草,放在那块简单的木牌前,然后静静地坐一会儿,听风吹过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低声诉说着那些尘封的往事。

雾锁孤山,终究锁不住人心。有些执念,放下了,才是真正的解脱。外公心里一直怀着愧疚,他觉得是自己没能救下沈清玄和那个女孩。

“那昨晚的……”

“是执念。”老婆婆说,“师兄的执念,女孩的执念,还有你外公的执念。每到雾大的时候,这些执念就会化作影子,在遗址上重现那天的情景。”

陈默沉默了。他终于明白外公笔记里那句话的意思:“当归不归,独活不活。”外公是在自责,觉得自己本该和沈清玄一起死在那场大火里,不该独自活下来。

“那您……”陈默看着老婆婆,“这些年,您一直在这里,也是因为执念吗?”

老婆婆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释然:“以前是。总想着等师兄回来,或者找到他的尸骨,好好安葬。现在看到你,听到这些,突然就想通了。人都走了,执念再深,也没用了。”

她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铜铃,递给陈默:“这个,你拿着吧。是师兄的东西,也该物归原主了。”

陈默接过铜铃,入手冰凉。他看着老婆婆,突然觉得她的身影似乎变得有些透明。

“您……”

“我该走了。”老婆婆笑了笑,“守了这么多年,也累了。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了。”说完,她转身朝门口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

陈默追到门口,只看到空荡荡的山路,和渐渐散去的雾气。他手里的铜铃,不知何时变得温热起来,仿佛有了生命。

第三章 尘埃落定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一直在整理青云观的遗址。他在废墟里找到了一些烧焦的木块和瓦片,还有一枚小小的银锁,上面刻着一个“安”字,应该是那个小女孩的东西。

他在遗址旁挖了个坑,将那些碎片和银锁埋了进去,又立了块简单的木牌,上面写着:“沈清玄道长之墓,无名女童之墓。”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仿佛外公多年的执念,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解脱。

这天傍晚,陈默坐在木屋门口,看着夕阳慢慢沉入远山。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雾气也比往常淡了许多。他手里拿着那个铜铃,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突然,一阵风吹过,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那声音很轻,却像是穿透了时空,带着一种莫名的安宁。

陈默抬起头,看到不远处的山道上,站着两个身影。一个穿着道袍的年轻男子,身边跟着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朝着山下走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

陈默笑了笑,将铜铃轻轻放在墓碑前。他知道,有些故事,该结束了。而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陈默收拾好行李,锁好木屋的门。他没有下山,而是沿着地图《雾锁孤山》

第一章 迷雾来客

陈默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将最后一件行李拖进阁楼时,窗外的天已经完全暗了。山风卷着潮湿的雾气,拍在糊着旧报纸的窗棂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有人在窗外窃窃私语。

他放下行李箱,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指尖触到皮肤时,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浑身已经被雾气浸得发潮。这座建在孤山半山腰的老木屋,比中介描述的还要破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霉味与松针的古怪气息,墙角结着蛛网,地板在脚下微微晃动,仿佛随时会散架。

“咔嗒。”

身后突然传来轻响,陈默猛地回头,只看到虚掩的房门在风里轻轻摇晃。他走过去关门,指尖刚触到冰凉的木门,就听见山下传来隐约的钟声。那声音穿过浓雾,带着一种古老而沉闷的回响,一下一下敲在人心上。

“已经七点了啊。”他喃喃自语。出发前母亲反复叮嘱,孤山的雾夜里最好不要出门,尤其是听到钟声的时候。当时只当是老人的迷信,此刻站在空荡荡的木屋里,听着那若有若无的钟声,陈默忽然觉得后颈有些发凉。

他转身打开行李箱,想找点东西填肚子,却在箱底摸到一个硬纸筒。拆开一看,是卷泛黄的地图,边角已经磨损发黑,上面用朱砂画着蜿蜒的山路,终点处标着一个小小的“观”字。这是上周整理外公遗物时发现的,也是他来到这座孤山的原因。

外公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中医,一辈子住在山下的镇子上。陈默从小跟着他长大,却从未听他提起过孤山。直到老人去世后,他才在积满灰尘的樟木箱里找到这卷地图,还有一本写满草药名称的笔记。笔记最后一页,用外公特有的苍劲笔迹写着:“雾起时,孤山现,当归不归,独活不活。”

这莫名其妙的句子,像钩子一样挠着陈默的心。他辞掉城里的工作,循着地图找到这里,却发现地图终点标记的地方,只有这座废弃的木屋。

“咕噜噜——”

肚子不合时宜地叫起来,打断了陈默的思绪。他翻出背包里的面包,刚撕开包装袋,就听到楼下传来脚步声。那声音很轻,像是有人穿着软底鞋,一步一步踩在楼梯上,带着一种诡异的节奏感。

陈默屏住呼吸,握紧了手里的面包刀。这里荒无人烟,除了他之外,会有谁?

脚步声在阁楼门口停住了。片刻的寂静后,门板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苍老的声音钻了进来:“后生仔,能给碗水喝吗?”

陈默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奇怪。他走到门口,看到一个穿着蓝布对襟褂子的老婆婆,佝偻着背,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竹杖。老人的头发花白,用一根木簪挽在脑后,脸上布满皱纹,唯独一双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亮得惊人。

“婆婆,您是?”陈默侧身让她进来。

老婆婆没回答,径直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那卷摊开的地图上。她浑浊的眼睛突然眯了眯,抬手指着那个“观”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从哪里得来这个的?”

“是我外公的。”陈默递过一杯水,“他叫林修远,您认识吗?”

老婆婆接过水杯的手猛地一抖,水洒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她抬起头,定定地看着陈默,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你外公……他早就不在了吧?”

“上周刚走的。”陈默有些疑惑,“您认识他?”

老婆婆没回答,转身朝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忽然停下脚步,背对着陈默说:“今晚别开窗,也别出去。雾里的东西,听不得,看不得。”说完,便佝偻着背,消失在浓重的雾气里。

陈默关上门,心里疑窦丛生。老婆婆的反应很奇怪,好像知道些什么。他回到桌边,拿起外公的笔记,翻到最后一页。那句“当归不归,独活不活”旁边,还有一行极小的字,以前没注意到:“雾锁孤山时,阴阳交汇处,若见故人影,莫回头。”

窗外的钟声又响了,这次似乎更近了些。陈默走到窗边,想拉开窗帘看看,手刚碰到布料,就听到窗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那声音很慢,像是有人拖着脚,在窗下来回走动。

他猛地缩回手,心脏怦怦直跳。刚才老婆婆的话在耳边回响:“雾里的东西,听不得,看不得。”

脚步声持续了很久,期间还夹杂着若有若无的叹息,像极了外公生前的声音。陈默靠在墙角,紧紧攥着外公的笔记,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那声音才渐渐消失。

第二天一早,陈默决定下山去镇上问问情况。他锁好木屋,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下走。雾气虽然散了些,但山路依旧湿滑难行。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他看到路边有个茶摊,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中年男人正在烧火。

“大叔,问个路。”陈默走过去,“这山上以前是不是有个‘观’?”

男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神有些古怪:“你说什么?什么观?”

“就是道观之类的。”陈默拿出地图,“我这地图上标着的。”

男人凑过来看了一眼,突然脸色大变,后退一步:“你这东西哪来的?”

“我外公的。他叫林修远,以前住在镇上。”

“林修远?”男人皱起眉头,“没听过。不过这孤山……几十年前确实有个青云观,后来失火,烧没了。”

“失火?什么时候的事?”

“大概三十多年前吧。”男人往火堆里添了根柴,“听说烧得很惨,观里的人都没跑出来。从那以后,就没人敢上孤山了,说是不干净。”

陈默心里一动:“那您知道青云观里以前住的是什么人吗?”

“不太清楚。”男人摇摇头,“都是些老黄历了。对了,你昨晚在山上过夜了?”

“嗯,在半山腰那间木屋里。”

男人突然压低声音:“你没遇到什么怪事?”

“倒是遇到个老婆婆,还有……”陈默犹豫了一下,“晚上听到些奇怪的声音。”

“那老婆婆是不是穿蓝布褂子,拄着竹杖?”男人的脸色更白了。

“是啊,您认识?”

男人突然往陈默身后看了一眼,眼神惊恐,猛地摆手:“你快走吧,别在这儿待着。记住,别再打听青云观的事,也别再去找那个老婆婆。”说完,不等陈默再问,就收拾东西,匆匆离开了。

陈默站在原地,一头雾水。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只有蜿蜒的山路和茂密的树林,并没有什么异常。但男人的反应,让他心里更加不安。

他决定先不去镇上,原路返回木屋。走到半山腰时,看到昨天那个老婆婆正坐在木屋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拿着一束草药,似乎在等他。

“你都问了?”老婆婆抬头看他,眼神平静。

“嗯。”陈默走到她面前,“您到底是谁?青云观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婆婆叹了口气,站起身:“进来吧,有些事,该让你知道了。”

第二章 往事如烟

木屋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老婆婆将草药放在桌上,用竹杖指着墙角的一个旧柜子:“打开看看。”

陈默走过去,拉开柜门。里面放着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样式和外公那个樟木箱一模一样。他打开木箱,里面铺着一块深蓝色的棉布,上面放着几件旧物:一件洗得发白的道袍,一个缺了角的铜铃,还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有三个人:两个穿着道袍的年轻男子,并肩站着,中间是个梳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笑靥如花。陈默拿起照片,手指微微颤抖——左边那个年轻男子,眉眼间和外公年轻时一模一样。

“这是……”

“三十五年前拍的。”老婆婆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左边是你外公,林修远。右边是我师兄,青云观的最后一任观主,沈清玄。中间那个,是我。”

陈默猛地抬头,看着眼前的老婆婆。很难将她和照片上那个笑容明媚的姑娘联系在一起。

“那时候,青云观还很热闹。”老婆婆的目光落在照片上,像是陷入了回忆,“你外公是俗家弟子,跟着我师父学医。我和师兄从小在观里长大,一起练功,一起采药……”

她顿了顿,眼神黯淡下来:“后来,出事了。”

“什么事?”

“那年秋天,雾特别大,一连半个月都没散。”老婆婆的声音有些发颤,“山里开始不太平,总有人说看到不干净的东西。镇上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们三个。”

她拿起那个缺角的铜铃,轻轻摇了摇,却没发出声音:“出事那天晚上,也是这样的大雾。我师兄说,雾里有东西在哭,像是个孩子

上一章 第十八章 重楼:林澜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