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重楼:林澜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原创作品  大男主     

4

重楼:林澜

雾锁青川

第二章 碰壁

林砚之是在午后雨停时出门的。

青川镇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雨后的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湿润的风拂过脸颊,带着几分凉意。他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两侧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上还挂着水珠,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他这次出门,是为了找工作。

回青川镇的前一天,他算了笔账——欠银行的贷款每月要还八千,还有朋友借给他的五万块应急钱,按他之前在省城的工资,尚且能勉强支撑,可现在没了工作,坐吃山空根本不是办法。父母年纪大了,母亲有高血压,父亲的腰常年不好,他不能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

青川镇不大,像样的企业屈指可数。林砚之最先想到的是镇东头的家具厂,那是青川镇规模最大的工厂,听说效益不错,常年在招人。他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了家具厂的招牌,红色的铁皮字已经有些生锈,在阳光下泛着暗淡的光。

走进工厂大门,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扑面而来。院子里堆着不少木材,几个工人正光着膀子干活,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很快就消失不见。林砚之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办公楼前,敲了敲人事部的门。

“进来。”一个粗犷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林砚之推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手里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很长一截。男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了皱眉:“你找谁?”

“您好,我叫林砚之,我是来应聘的。”林砚之递上简历,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

男人接过简历,随意翻了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省城重点大学毕业,还在大公司做过项目主管?怎么,放着好好的大城市不待,跑到我们这小地方来抢饭吃?”

林砚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还是耐着性子说:“我是青川镇人,想回来发展,为家乡做点贡献。”

“贡献?”男人嗤笑一声,把简历扔在桌上,“我们这家具厂,要的是会开机器、会打磨的技术工,不是你这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敲电脑的‘高材生’。你会开数控机床吗?会给家具上漆吗?什么都不会,我们要你干什么?”

林砚之握紧了拳头,指尖泛白。他知道自己在工厂里确实没什么竞争力,可男人的话还是像一根针,扎得他心里难受。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拿起简历,低声说了句“打扰了”,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走出家具厂,林砚之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有些迷茫。他在省城做了五年的项目管理,负责过几个上千万的项目,可到了这里,那些引以为傲的经历,竟然一文不值。

他想起母亲早上说的话,苏爷爷家开了家药店,或许可以去试试。虽然他学的不是医学专业,但他做过项目管理,或许可以帮忙打理药店的日常运营。抱着一丝希望,林砚之沿着青石板路往镇中心走。

苏爷爷的药店叫“济世堂”,就在镇中心的老街上,已经开了几十年,是青川镇人最信赖的药店。林砚之走到药店门口,看到木质的招牌上刻着“济世堂”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苏爷爷亲手写的。

推开药店的门,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店里很安静,只有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候诊。苏爷爷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正在给一个老人把脉,眉头微微皱着,神情专注。苏清圆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纸笔,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苏清圆抬起头,看到是林砚之,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砚之哥哥,你怎么来了?”

苏爷爷也抬起头,看到林砚之,笑着点了点头:“是砚之啊,快坐。”

林砚之走到柜台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爷爷,清圆,我是来……来问问你们药店要不要招人。”

苏爷爷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放下手里的脉枕,看着他说:“你想在我们药店工作?”

“嗯。”林砚之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学的不是医学专业,但我在省城做过项目管理,会做数据分析,也会打理日常运营,或许可以帮你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苏爷爷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砚之啊,不是爷爷不帮你,我们这药店小,不需要专门的运营人员。而且药店不比其他地方,涉及到药品管理和诊疗,都需要专业的知识,你……”

苏爷爷的话没有说完,但林砚之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低下头,心里有些失落,喃喃地说:“我知道了,苏爷爷,打扰你们了。”

“砚之哥哥,你别灰心。”苏清圆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担忧,“青川镇虽然不大,但肯定有适合你的工作。对了,镇西头的农产品合作社好像在招管理人员,你可以去试试。”

林砚之眼睛亮了一下,他在省城做项目时,接触过不少农产品电商项目,对农产品的运营和销售还有些了解。他抬起头,看着苏清圆,感激地说:“真的吗?谢谢你,清圆。”

“不客气,”苏清圆笑了笑,“合作社的王社长是我爷爷的老朋友,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帮你打个招呼。”

“不用了,我自己去试试就好。”林砚之不想麻烦别人,哪怕是苏清圆。他告别了苏爷爷和苏清圆,转身走出了药店。

从药店出来,林砚之沿着老街往前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刚才苏清圆担忧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帮他,这让他多了几分底气。

农产品合作社在镇西头的一片稻田旁,是一栋崭新的两层小楼,门口挂着“青川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林砚之走进合作社,看到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在和几个农民模样的人说话,神情和蔼。

林砚之走上前,等他们说完话,才开口:“您好,我叫林砚之,我是来应聘的。”

男人转过身,看到林砚之,笑着伸出手:“你好,我是合作社的社长王建军。你是来应聘管理人员的?”

“是的。”林砚之握住他的手,“我在省城做过五年的项目管理,接触过农产品电商项目,对农产品的运营和销售有一定的了解。”

王建军点了点头,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了他一杯水:“我们合作社确实需要一个懂运营的人。现在我们合作社种了不少茶叶、竹笋、香菇,都是青川镇的特色农产品,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卖出去,网上的订单也很少,你有什么想法吗?”

林砚之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他坐直身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王社长,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打造品牌形象,设计统一的包装,突出青川镇的生态优势,让消费者知道我们的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第二,拓展销售渠道,除了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店,还可以和网红合作,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提高销量;第三,开展线下体验活动,邀请城里的游客来合作社参观、采摘,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同时也能促进青川镇的旅游业发展。”

王建军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眼里渐渐露出赞赏的目光。等林砚之说完,他一拍大腿:“说得好!林同志,你这想法太符合我们合作社的需求了!这样,你明天就来上班,工资我们先按每月五千算,等以后合作社效益好了,再给你涨工资,怎么样?”

林砚之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心里一阵激动,连忙说:“谢谢王社长!我明天一定准时来上班!”

走出合作社,林砚之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或许,回到青川镇,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他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家走,路过一家水果店时,看到门口摆着新鲜的草莓,红彤彤的,看起来很诱人。他想起苏清圆今天帮了自己,便走进店里,买了一盒草莓,打算送给她。

走到苏爷爷家楼下,林砚之犹豫了一下,还是敲响了门。开门的是苏清圆,看到他手里的草莓,愣了一下:“砚之哥哥,你怎么来了?还买了草莓?”

“今天谢谢你告诉我合作社的事,我已经应聘成功了,明天就去上班。”林砚之把草莓递给她,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这草莓是给你的,谢谢你。”

苏清圆接过草莓,脸上泛起红晕,低声说:“不用这么客气,你能找到工作就好。”她邀请林砚之进屋坐,林砚之没有推辞,跟着她走进了屋里。

苏爷爷不在家,大概是去出诊了。屋里的摆设很简单,客厅里放着一个老旧的红木沙发,墙上挂着几幅字画,都是苏爷爷的作品。苏清圆给林砚之倒了杯茶,坐在他对面,好奇地问:“王社长对你的印象怎么样?他有没有问你什么问题?”

林砚之把自己和王建军的对话说了一遍,苏清圆听得很认真,眼里满是欣慰:“太好了,砚之哥哥,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两人聊了一会儿,林砚之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告辞。苏清圆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草莓,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像心里的感觉一样。

林砚之回到家时,陈慧兰正在做饭,闻到他身上的油烟味,便知道他是去厨房帮忙了。她笑着说:“砚之,今天出去找工作,怎么样了?”

“妈,我找到工作了,在镇西头的农产品合作社做管理人员,明天就去上班。”林砚之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陈慧兰停下手里的活,惊喜地看着他:“真的?太好了!这下我和你爸就放心了。”她连忙走到客厅,对正在看电视的林建国说:“老头子,砚之找到工作了!”

林建国抬起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好,好,找到工作就好。晚上我们炒几个菜,庆祝一下。”

晚饭时,林建国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米酒,给林砚之倒了一杯:“砚之,这杯酒,爸祝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切顺利。”

林砚之接过酒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终于在青川镇找到了立足之地。他举起酒杯,和父亲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米酒的醇香在嘴里散开,带着几分暖意,流进了他的心里。

夜深了,林砚之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很平静。他想起了苏清圆,想起了她今天的笑容,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他不知道,在青川镇的这段日子,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第三章 初入合作社

第二天一早,林砚之起得很早。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黑色的西裤,还特意擦了擦皮鞋,看起来精神抖擞。陈慧兰早已做好了早饭,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着说:“砚之,今天第一天上班,要好好表现。”

“妈,我知道了。”林砚之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我先走了,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了。”

“好,路上小心。”陈慧兰把他送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心里满是欣慰。

林砚之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合作社走,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层金子。路边的野花竞相开放,五颜六色的,很是好看。他深吸了一口气,加快了脚步。

来到合作社,王建军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看到林砚之,王建军笑着迎了上来:“林同志,来得挺早啊。走,我带你去熟悉一下合作社的情况。”

林砚之跟着王建军走出办公室,合作社的院子很大,里面种着不少果树,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养着几只鸭子,正悠闲地游着泳。院子的东侧是仓库,里面堆放着不少茶叶和竹笋,西侧是加工车间,几个工人正在里面忙碌着。

“我们合作社成立三年了,现在有五十多个社员,主要种植茶叶、竹笋和香菇。”王建军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些农产品都是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的,品质很好,就是销售渠道太单一了,主要靠镇上的几家超市和散户收购,价格上不去,社员们的收入也不高。”

林砚之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他指着仓库里的茶叶说:“王社长,这些茶叶都是今年的新茶吗?有没有进行分级包装?”

“都是今年的新茶,但是没有分级包装,都是混在一起卖的。”王建军叹了口气,“我们也想搞分级包装,可不知道怎么弄,也没有专业的人指导。”

“我有个想法。”林砚之停下脚步,看着王建军,“我们可以把茶叶按照品质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然后设计不同的包装,特级茶用礼盒包装,主要面向高端客户,一级和二级茶用简易包装,面向普通消费者。这样不仅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还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王建军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好!林同志,那包装设计的事,就交给你了?”

“没问题。”林砚之爽快地答应了,“我今天就开始设计包装方案,争取尽快出样品。”

两人又来到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给竹笋去皮、切片,然后放进沸水里焯水。林砚之看着工人们的操作,皱了皱眉:“王社长,这些竹笋焯水后,是直接晒干吗?有没有进行保鲜处理?”

“都是直接晒干的,没有做保鲜处理。”王建军说,“新鲜的竹笋不好保存,很容易坏,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晒干后再卖。”

“这样不行。”林砚之摇了摇头,“晒干的竹笋虽然容易保存,但口感和营养都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引进真空包装技术,把新鲜的竹笋焯水后,进行真空包装,这样既能保证竹笋的口感和营养,又能延长保质期,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王建军有些犹豫:“引进真空包装技术,需要不少钱吧?我们合作社现在的资金比较紧张。”

“王社长,你放心,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钱。”林砚之笑着说,“我们可以先租一台真空包装机,试试水,如果效果好,再考虑购买。而且真空包装后的竹笋,可以卖到城里的超市和餐馆,利润空间很大,很快就能收回成本。”

王建军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真空包装机的事,也交给你去联系。”

回到办公室,王建军给林砚之安排了一张办公桌,还给他配了一台电脑。林砚之坐下后,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设计茶叶的包装方案。他根据青川镇的生态特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包装,特级茶的礼盒用绿色为主色调,上面印着青川镇的山水画和茶叶的图案,看起来高端大气;一级茶的包装用白色为主色调,上面印着简单的茶叶图案,简洁大方;二级茶的包装用黄色为主色调,上面印着合作社的logo,经济实惠。

设计好包装方案后,林砚之又联系了几家包装厂,把设计方案发给他们,让他们报价。忙完这些,已经到了中午。王建军留林砚之在合作社吃饭,食堂里的饭菜很简单,一荤两素,却吃得林砚之心里很踏实。

下午,林砚之开始联系真空包装机的租赁事宜。他通过网上查询,找到了一家离青川镇不远的设备租赁公司,对方表示可以提供真空包装机租赁服务,租金每月两千元,还负责送货上门和安装调试。林砚之和对方谈好细节后,约定明天送货。

忙完这些,林砚之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的田野,心里很有成就感。虽然只是第一天上班,但他已经找到了工作的方向,也看到了合作社的希望。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让合作社的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社员们的收入提高。

傍晚时分,林砚之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刚走出合作社大门,就看到苏清圆站在路边,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看到他,笑着挥了挥手:“砚之哥哥,下班了?”

林砚之愣了一下,惊喜地说:“清圆,你怎么来了?”

“我爷爷让我给你送点汤,他说你第一天上班,肯定很累,让你补补身子。”苏清圆把保温桶递给林砚之,“这是鸡汤,我早上特意炖的,你快趁热喝吧。”

林砚之接过保温桶,心里暖暖的。他打开保温桶,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扑面而来。他舀了一勺汤,喝了一口,味道鲜美,和母亲炖的鸡汤一样好喝。

“谢谢你,清圆,还有苏爷爷。”林砚之的声音里带着感激。

“不用客气,你喜欢就好。”苏清圆看着他,眼里满是笑意,“第一天雾锁青川

第二章 碰壁

林砚之是在午后雨停时出门的。

青川镇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雨后的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湿润的风拂过脸颊,带着几分凉意。他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两侧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上还挂着水珠,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他这次出门,是为了找工作。

回青川镇的前一天,他算了笔账——欠银行的贷款每月要还八千,还有朋友借给他的五万块应急钱,按他之前在省城的工资,尚且能勉强支撑,可现在没了工作,坐吃山空根本不是办法。父母年纪大了,母亲有高血压,父亲的腰常年不好,他不能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

青川镇不大,像样的企业屈指可数。林砚之最先想到的是镇东头的家具厂,那是青川镇规模最大的工厂,听说效益不错,常年在招人。他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了家具厂的招牌,红色的铁皮字已经有些生锈,在阳光下泛着暗淡的光。

走进工厂大门,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扑面而来。院子里堆着不少木材,几个工人正光着膀子干活,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很快就消失不见。林砚之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办公楼前,敲了敲人事部的门。

“进来。”一个粗犷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林砚之推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手里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很长一截。男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了皱眉:“你找谁?”

“您好,我叫林砚之,我是来应聘的。”林砚之递上简历,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

男人接过简历,随意翻了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省城重点大学毕业,还在大公司做过项目主管?怎么,放着好好的大城市不待,跑到我们这小地方来抢饭吃?”

林砚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还是耐着性子说:“我是青川镇人,想回来发展,为家乡做点贡献。”

“贡献?”男人嗤笑一声,把简历扔在桌上,“我们这家具厂,要的是会开机器、会打磨的技术工,不是你这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敲电脑的‘高材生’。你会开数控机床吗?会给家具上漆吗?什么都不会,我们要你干什么?”

林砚之握紧了拳头,指尖泛白。他知道自己在工厂里确实没什么竞争力,可男人的话还是像一根针,扎得他心里难受。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拿起简历,低声说了句“打扰了”,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走出家具厂,林砚之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有些迷茫。他在省城做了五年的项目管理,负责过几个上千万的项目,可到了这里,那些引以为傲的经历,竟然一文不值。

他想起母亲早上说的话,苏爷爷家开了家药店,或许可以去试试。虽然他学的不是医学专业,但他做过项目管理,或许可以帮忙打理药店的日常运营。抱着一丝希望,林砚之沿着青石板路往镇中心走。

苏爷爷的药店叫“济世堂”,就在镇中心的老街上,已经开了几十年,是青川镇人最信赖的药店。林砚之走到药店门口,看到木质的招牌上刻着“济世堂”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苏爷爷亲手写的。

推开药店的门,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店里很安静,只有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候诊。苏爷爷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正在给一个老人把脉,眉头微微皱着,神情专注。苏清圆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纸笔,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苏清圆抬起头,看到是林砚之,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砚之

上一章 3 重楼:林澜最新章节 下一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