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妈”喊得再甜,关掉手机可能连句像样的问候都没有。拍抖音时她会凑过来:“妈你看这个好笑不”“妈帮我拿个东西”,可镜头一关,转身就是对家务的挑剔、对钱的算计,连苏老师累了想歇会儿,她都未必会递杯水。
那些“母女日常”的视频里,“妈”字是流量密码,是装出来的“孝顺”;可平常日子里,这声“妈”藏着多少敷衍?苏老师熬夜拍戏回来,她关心的不是“累不累”,而是“钱到账了吗”;苏老师手疼打碎碗,她举着手机笑,连句“小心点”都吝啬——镜头外的“妈”,早被她的市侩和自私弄丢了。
她哪是在叫“妈”,是在演“有个好妈妈”的人设给别人看。抖音里的温馨是剧本,平常的冷漠才是真相;视频里的“妈”是道具,现实里的苏玲不过是她的工具人。这声“妈”喊得越勤,越显得平常的疏离有多寒心——原来连最基本的称呼,都成了她算计里的表演,连一丝真心都没剩。
可苏玲心里都懂吧?那些镜头前的甜言蜜语,抵不过平常日子里的半分体谅。她只是还藏着点天真,盼着有一天这声“妈”能从戏里走到戏外,盼着那份被演出来的温情,能有一刻是真的。只是这一天,还要等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