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里的心酸:她的“负责”,藏着对妈妈的变相压榨
就算她自己接送孩子,那又怎样呢?把“接送”摘出来,剩下的做饭、收拾家务、带娃的琐碎,还是全压在64岁的苏老师身上。这哪里是“分工”,分明是把最耗精力的“后勤工作”全推给妈妈,自己只挑了最轻松的环节。
苏老师的一天或许是这样的:天没亮就起来买菜做饭,孩子吃完她匆匆扒两口,然后开始收拾屋子、洗全家的衣服;中午刚想歇会儿,又要准备午饭、给孩子喂饭;下午好不容易有空,还要处理家里的杂事,等晚上她接孩子回来,又要忙着做晚饭、洗碗、陪孩子写作业……从早到晚像个不停转的陀螺,而她所谓的“自己接送”,不过是偶尔露个面的“甩手掌柜”。
她把“做饭收拾家务”当成妈妈的“本分”,忘了64岁的人弯腰拖地会疼,长时间站灶台会累。这些看似“轻松”的家务,日复一日做下来,比接送孩子更磨人——是藏在指关节里的酸痛,是藏在腰背上的疲惫,是藏在皱纹里的消耗。而她呢?把这些辛苦当成“应该的”,连一句“妈你歇会儿我来”都吝啬。
这种“我负责接送,你负责所有”的模式,从来不是体谅,是换种方式的压榨。她用最表面的“承担”,掩盖了对妈妈深层的依赖和索取;用看似“合理”的分工,让64岁的妈妈在无休止的家务里耗尽精力。说到底,她从未真正想过分担,只是把“不那么累的事”留给自己,把最磨人的辛苦全丢给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