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村落外围那处临时挖掘出的、略显潮湿的山洞,成了林小溪和三位从黑石坳带回的轻症患者临时的家,也是一道隔绝死亡威胁的物理与心理屏障。
洞内空气流通不畅,弥漫着草药味、土腥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令人心神不宁的甜腥气——那是“黑斑魔瘟”残留的气息,虽极淡,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洞内洞外的人,危险近在咫尺。
三位幸存者蜷缩在铺着干草的地上,裹着村民们送来的旧毯子,依旧虚弱,低烧反复,身上暗淡的黑斑如同不详的烙印。但他们还活着,神志清醒,能够吞咽林小溪送进来的、加了微量“净霉膏”的糖盐水和“清心散”。这本身,就是对抗那恐怖瘟疫的巨大胜利!
林小溪在山洞外相对通风处搭了个更简陋的草棚,作为她的前沿“实验室”和指挥所。她将自己严格隔离在这里,每日通过一个用长竹竿改造的“传递槽”,与山洞内的病人和村落进行物资和信息交换。
“林姑娘,今天感觉怎么样?烧退点没?”每天清晨,赵大山都会隔着老远,声音洪亮却难掩担忧地喊道。 “体温三十七度八,比昨天降了零点三度。能喝下半碗粥了。”林小溪会冷静地回报,声音透过厚厚的棉布口罩传出,同时将记录好的体温、脉搏、用药情况的树皮纸用竹竿递出去。 “太好了!”每次听到好消息,村落方向都会传来一阵压抑的欢呼,仿佛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庆祝的战役。
但林小溪不敢有丝毫松懈。她知道自己和那三位幸存者仍是巨大的风险源。她更担心的是,“净霉膏”口服的微弱效果,以及支持疗法,究竟能支撑多久?那诡异的“阴影微生物”是否会产生适应性?黑石坳的惨状如同梦魇,时刻悬在心头。
她的核心任务,立刻转向了对“净霉膏”的升级攻坚!黑石坳的经历让她明确了两点:第一,“净霉膏”可能对“魔瘟”有微弱的抑制活性(延缓病情);第二,当前粗提物的浓度和纯度远远不够!口服利用率低,效果不稳定,且过敏反应风险依然存在。
必须提纯!获得更高浓度、更高活性的“净霉素”!
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黑石坳带回来的病变组织和血液涂片被她视为珍宝,在显微镜下反复观察,作为评估提纯效果的“生物指示剂”。她需要一种能明显抑制甚至杀死那些蠕动“阴影微生物”的提取物!
过程比之前更加艰难曲折。简陋的减压蒸馏法(阳光加热琉璃瓶)效率太低,且高温可能破坏活性。她尝试了无数种方法:
· 溶剂萃取法: 尝试用不同浓度的“烈阳酒精”浸泡青霉菌培养物,期望能萃取出活性成分。结果不是提取率低,就是杂质过多,甚至酒精的刺激性直接破坏了部分活性。
· 沉淀法: 尝试在培养液里加入各种能找到的、可能改变酸碱度的物质(草木灰水、某种酸果的汁液),希望“净霉素”能沉淀出来。大部分失败,偶尔得到一点絮状沉淀,溶解后活性却所剩无几。
· 吸附法: 尝试用碾碎的炭粉、某种多孔的火山岩粉末去吸附培养液中的活性物质,再洗脱下来。吸附效果差,洗脱更是个难题。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草棚里堆满了废弃的瓶罐,弥漫着各种古怪的酸败和霉变气味。林小溪几乎不眠不休,眼睛熬得通红,脸上沾满了霉斑和药渍,记录本上写满了失败的符号和新的猜想。
“林姑娘…您歇会儿吧…”二丫通过传递槽送来饭食时,总是带着哭腔小声劝说。 “没事…就差一点…我感觉就快找到了…”林小溪的声音总是沙哑而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
转机,再次来自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一次,她在处理一批发酵过度的豆渣培养基时(因为忙碌忘了及时提取),发现培养基表面析出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的油状物。她本欲丢弃,却鬼使神差地用骨针蘸取了一点,滴加到一个污染了“阴影微生物”的血液涂片上。
第二天,当她例行用显微镜观察时,震惊地发现!滴加了那金黄色油状物的区域,那些扭曲蠕动的“阴影微生物”竟然大面积地失去了活性!变得僵直、断裂、甚至溶解!效果远比之前任何粗提物都要强效和快速!
“是它!就是它!”林小溪心脏狂跳,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她反复确认,不是幻觉!那金黄色的油状物,对“阴影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她立刻回溯过程。这批培养基有什么不同?发酵过度?温度?湿度?她猛地想起,因为前几天一场夜雨,草棚漏雨,滴了一些雨水到这个罐子里…雨水?不对!是装培养基的这个陶罐本身!这个陶罐是她从村里一个老陶匠那里换来的,据说烧制时掺入了一种附近山谷特有的、带着淡淡金色的粘土!
难道是这种特殊粘土,在发酵产生的特定酸碱度和温度环境下,与青霉菌代谢产物发生了某种反应,催化生成了一种更高效、更易于分离的活性物质?!
林小溪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她立刻让赵大山去老陶匠那里,将那种金黄色的粘土全部找来!又让栓子加紧制作一批新的、掺入这种粘土的陶罐!
新的实验紧锣密鼓地展开。用掺金粘土的陶罐培养青霉菌…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收集表层析出的金黄色油状物…
过程依旧需要摸索,但方向明确了!几天后,林小溪成功地从一批新的培养液中,分离出了小半瓶清澈的、散发着奇异醇香、略带金黄色的油状液体!
她将其命名为“净霉精油”!
显微镜下验证:对“阴影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惊人!远超粗制“净霉膏”! 动物实验(用受伤后感染“魔瘟”样本的兔子):外敷和口服(极小剂量)都显示出显著效果!感染得到控制,黑斑消退! 自身风险实验:林小溪极其谨慎地稀释后,在自己手臂上做了皮试!等待的时间里,每一秒都无比煎熬。没有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只有轻微的红晕!
“成了!真的成了!这一次…真的成了!” 林小溪握着那半瓶如同黄金般珍贵的液体,手指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混合着脸上的霉斑和药渍,流下两道清晰的痕迹。
这不是简单的提纯,这几乎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从粗糙的“土霉素”向真正高效抗生物质的迈进!虽然产量依旧极低,制备复杂,但它的出现,意味着面对“黑斑魔瘟”,人类(至少是她林小溪)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武器!
“三块灵石?”她看着那金黄色的液体,又哭又笑,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狂喜和自豪,“这回…怕是三百灵石都打不住了!但这…这不是灵石的事!这是命!是无数条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