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雪中悍刀行:佛不渡我自渡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原创女主  徐凤年     

第十三章 尾声·余温

雪中悍刀行:佛不渡我自渡

拒北城的血火硝烟,终在徐静薇于莲台之上立下四道宏愿的庄严佛光中渐渐平息。拒北城的血火硝烟,终在徐静薇于莲台之上立下四道宏愿的庄严佛光中渐渐平息。她以无垢佛心为引,融两禅寺千年佛法之基,将“止戈、固藩、化戾、往生”的宏愿深深烙印于天道意志,化为不可违背的“天契”。

北境永安,止戈为武。 北莽军神拓跋菩萨纵有万般不甘,亦深惧天契反噬与佛门浩瀚威压,更知那佛光笼罩下的北凉雄关已成无法逾越之天堑。北莽王庭最终低下了高昂的头颅,签署了永不犯边的铁血盟约。北凉,这柄悬于中原北疆的利剑,终于迎来了期盼百年的、稳固如磐石的和平岁月,得以喘息生息。

藩屏永固,名正言顺。 离阳朝廷面对这煌煌天契与既成事实——北凉有菩萨坐镇,万民归心,更有天道见证其自治之权——纵有千般猜忌,亦不得不捏着鼻子,将徐骁的北凉王位定为世袭罔替,永不削藩,永不加赋。自此,北凉彻底洗脱了“朝廷心腹大患”的污名,堂堂正正地成为了“佛光普照、拱卫中原的边陲藩屏”,其政治根基之稳固,前所未有。

戾气化祥,百业渐兴。 静薇菩萨宏愿中“戾气化祥和”的无形伟力,与两禅寺源源不断派往北凉的高僧讲经说法、超度亡魂之举相得益彰,如同清泉涤荡污浊,极大地抚平了这片土地积年的战争创伤。昔日的绞肉机拒北城,在重建中褪去了纯粹的杀戮棱角,城墙依旧雄浑,城内却商贾云集,驼铃悠扬,更因是菩萨发宏愿之地而吸引无数信徒朝圣,俨然成为沟通南北的贸易枢纽与信仰圣地。北凉境内,那因连年征战而根植的暴戾之气日渐消散,民生复苏,商路通达,呈现出自徐骁马踏江湖入主北凉以来,从未有过的安宁祥和景象。静薇菩萨的存在本身,便是北凉无形的“祥瑞”与最强的“护佑”。

精神所寄,民心所向。 “静薇菩萨”之名,已成为北凉军民心中无可替代的精神图腾。她那从王府无法无天的小郡主,到为苍生舍身入空门、永镇边关的菩萨之路,是每一个北凉人心中最壮烈的史诗。人们感念她以己身换太平的无上牺牲,更因沐浴在她佛光带来的和平与庇护之下,心生虔诚。这份源于共同信仰的精神凝聚力,其力量之深沉、持久,远超徐骁人屠之名的威慑,成为了北凉长治久安最不可撼动的根基。

因果圆满,徐门有继。 人屠徐骁,终在垂暮之年得以卸下千斤重担,以“太平王爷”之尊荣安享晚年。膝下痛失爱女之殇虽深,然北凉基业已如佛土般稳固,子孙得以在和平中成长,无需再如他一般于尸山血海中搏命。徐家累世杀伐的滔天业障,仿佛因静薇舍身成佛的无量功德,得获一种玄妙的超度与平衡。世子徐凤年承袭王位,却不再需要背负父辈那浸透鲜血的“人屠”之名。在妹妹佛光的荫庇下,他得以做一个真正的守成明主,甚至有余裕去追寻自身武道的极致,或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的平凡生活。

————

多年后,春风再度拂过拒北新城。城头斑驳,铭刻着旧日烽火,城外却已是无垠绿毯铺展,商队如织。城内市井喧嚣,孩童嬉闹,间或飘来新建佛堂中悠扬平和的梵呗清音。已显龙钟之态的徐骁,在徐凤年与旧部簇拥下巡城。行至高处,他驻足南望,目光似要穿透千山万水,落在那莲台所在。“爹,看什么呢?”身旁的徐凤年轻声问道。他容颜依旧俊朗,眼神却沉淀如深潭,满头白发映着日光,不见戾气,唯有岁月与守护的沉静。徐骁沉默良久,布满老茧的手指缓缓抚过冰凉的城砖,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释然:“看…太平。”他顿了顿,仿佛自言自语,又似对着虚空低语:“死丫头…家里的地瓜灶膛里…还给你温着呢…啥时候馋了…就…吱一声。”一阵裹挟着青草与泥土芬芳的暖风掠过城头,卷起几片嫩绿新叶,打着旋儿,飘飘悠悠地向南飞去,宛如无声的应答。

两禅寺,莲台清净。一身素净僧衣的静薇菩萨阖目禅坐,周身佛光温润流转,不惹尘埃。面前香炉中,一炷青烟笔直袅袅,无风自动。倏忽间,那缕亘古笔直的青烟,极其轻微地、几不可察地…摇曳了一下。莲台之上,徐静薇那低垂的长长睫毛,在无人窥见的阴影里,亦随之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那如古佛般静谧的唇角边,一丝极淡、极淡,恍若冰河初解时乍现的暖意,悄然浮现,又转瞬隐没于无边的空寂。

佛不渡北凉,她便以身化菩提,永镇这铁血边关。此为大舍,亦为大得。北凉的万世太平,自此根植于佛土,坚不可摧,稳如须弥。

上一章 第十二章 结局终章 雪中悍刀行:佛不渡我自渡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 胭脂巷里菩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