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离府后,徐骁似乎更加沉默,待在听潮亭顶层的时间也更长。褚禄山忙着整顿军务、清扫细作,脸上的肥肉都似乎因紧绷而消减了几分。连红薯眉宇间也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
李清露则严格遵守徐凤年的吩咐,大部分时间泡在书库里,凭借半蒙半猜和连比划带问,疯狂汲取着关于这个天下、江湖、朝堂的知识。她需要为自己那些“梦”找到更合理的“解释”来源。
期间,她通过那枚令牌,向外传递过几条无关痛痒的“梦讯”,多是关于某地天气异常、或某种地方小吃做法的“灵感”。反馈回来的消息简短而高效,证明渠道畅通。
直到一个月后,一个雨夜。
李清露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窗外雨声淅沥,她却仿佛听到金铁交鸣、喊杀震天。眼前闪过芦苇摇曳、大江奔流的景象,血光与剑光交织。
她猛地坐起,点亮油灯,铺开纸笔。这一次的“预感”格外强烈,指向清晰——青州,襄樊城外,芦苇荡。
她努力回忆原著细节:靖安王赵衡的埋伏,天下第十一王明寅的死战,吴家剑冢六珠菩萨的出手,李淳罡重返陆地剑仙境界的一剑……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她必须提醒徐凤年!但不能直接说破,否则无法解释。
她提笔,字迹因“激动”而略显凌乱:“奴婢夜梦惊悸,见青州地界,襄樊城外,芦苇极盛之处,阴霾蔽日,水波兴恶。似有龙蟠浅滩,遭虾戏,然龙吟一怒,鳞爪飞扬。又见旧人持旧物,光华冲霄,断水斩霾……然此前凶险,步步杀机,望世子慎之又慎。”
“旧人持旧物,光华冲霄”暗指李淳罡即将大发神威。既点出危险,也给出希望,符合她一贯“玄乎其玄”的风格。
消息通过特殊渠道紧急送出。
之后几天,李清露坐立难安。她不知道这讯息能否及时送到,又能否起到作用。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或许真的能微微搅动命运的河流。
又过了十余日,一份简短的战报和一封密信几乎同时送达北凉王府。
战报称:世子一行于襄樊城外遇袭,幸得护卫拼死力战,并有天象高手相助,将来犯之敌尽数击溃,世子无恙。
王府上下闻言,皆松了一口气。
而那份密信,是徐凤年亲笔,直接送到了李清露手中。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力透纸背,带着一股杀伐之后的疲惫与锐气:
“梦很准。糖,甚甜。”
李清露捏着信纸,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糖?”她愣了一下,随即失笑。看来她之前“梦”到的关于蔗糖和烈酒的点子,他竟真的放在心上,并且在青州找到了类似之物?
这家伙……真是任何时候都不忘捞好处。
但无论如何,第一道坎,似乎平安度过了。
她将信纸凑近灯烛,看着它燃成灰烬。
窗外,雨还在下,但她的心,已渐渐安定。
江湖的风雨,他正在经历。而她的“战场”,在这深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