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奔赴  异族甜恋     

终章:萤火长明,归心永续

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

十年光阴,如苗疆山间的溪流,静静流淌,却在岁月深处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一年的芒种,恰逢“归心”十周年庆典,也是林微和夜烬的结婚纪念日。曾经的“归心小屋”早已发展成涵盖非遗研学、生态种植、数字美育、国际交流的乡村振兴综合体,而当初那个怯生生的阿念,已成长为苗绣非遗传承人,在国内外开设了三十余场工作坊;石头考上了农业大学的昆虫学专业,每年假期都会带着科研设备回到苗疆,一边完善他的“苗疆昆虫图鉴”,一边指导孩子们开展生态观测;小雨则成了知名的跨界音乐人,她的作品里总能听到苗鼓的激昂与钢琴的悠扬,把苗疆的声音带到了更大的舞台。

庆典当天,苗疆的梯田里插满了靛蓝色的祈福旗,“归心广场”上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有跟着“归心云课堂”长大的乡村孩子,有参与过研学的城市学生,有海外华人社区的代表,还有当初一起搭建图书角的乡亲们。舞台中央,巨型LED屏上循环播放着十年间的珍贵片段:孩子们第一次拿起蜡刀的笨拙、“归心好物”线上小店的第一笔订单、海外文化周上华裔孩子眼里的光、环保实验室里成功研发的可降解染料……每一个画面都引来阵阵掌声。

庆典的核心环节,是“归心十年·星火相传”仪式。林微和夜烬牵着一对龙凤胎孩子,走上舞台——这是他们的宝贝,男孩叫“念禾”,女孩叫“星瑶”,名字里藏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对星空的向往。老绣娘代表乡亲们,送上了一幅耗时半年绣成的《百萤归心图》,画面里,一百只萤火虫围绕着“归心”二字飞舞,周边绣着梯田、吊脚楼、蓝草园,每一针都凝聚着岁月的深情。

“十年前,我和夜烬来到这里,只想为孩子们建一个能读书的角落。”林微握着话筒,声音温柔却有力量,“十年后,‘归心’不仅成了孩子们的梦想天地,更成了文化传承的阵地、乡村振兴的引擎、连接中外的桥梁。我们用非遗点亮童心,用科技赋能传统,用生态守护家园,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初心。”

夜烬接过话头,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十年,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乡村的蜕变,更见证了文化的力量。如今,‘归心模式’已在全国十八个省份落地生根,三十七个乡村通过非遗+文旅实现了增收,海外五十余所华人学校开设了‘归心非遗课堂’。这不是我们两个人的成就,是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坚守文化根脉的人的共同收获。”

话音刚落,舞台两侧的屏幕亮起,展示着最新的成果数据:累计服务乡村儿童超三万人次,培养本土非遗传承人一百二十余名,带动农户年均增收两万元,环保非遗产品出口二十三个国家,全球MiaojiangFirefly话题播放量突破五亿次。更令人动容的是,第一批受益于“归心小屋”的孩子里,有五个考上了师范、非遗保护等相关专业,毕业后毅然回到了苗疆,成为“归心”新一代的守护者。

庆典的最后,全场灯光暗下,无数盏萤火虫形状的小灯在观众手中亮起,如同点点星光坠入人间。阿念和小雨并肩登台,鼓点与琴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全场观众跟着哼唱《鼓与琴的对话》,歌声、掌声、银饰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苗疆的夜空。念禾和星瑶捧着小小的苗鼓,在舞台上蹦跳着加入,稚嫩的鼓点与大人们的歌声相映成趣,寓意着文化的接力与希望的延续。

深夜,庆典落幕,林微和夜烬带着孩子坐在曾经的图书角露台上。月光洒在梯田上,蓝草园里传来阵阵清香,远处的吊脚楼灯火点点,一如十年前那般温暖。念禾趴在栏杆上,指着天空的星星说:“爸爸,妈妈,那些星星像不像萤火虫?它们是不是也在守护苗疆?”

夜烬抱起儿子,笑着点头:“是啊,这些星星和萤火虫一样,会一直亮着,就像‘归心’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林微握着女儿的小手,指尖划过她发间的苗银发卡——那是夜烬特意为女儿打的,和当年送给她的那枚有着同样的纹样。

风过林梢,“归心”的风铃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林微知道,这不是结局,而是新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会有更多乡村因为“归心”而焕发新生;会有更多文化因为坚守而绽放光彩。

苗疆的萤火,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文化传承的象征;“归心”的温暖,也早已跨越了山海,抵达每一个渴望根脉与美好的心灵。而她和夜烬,会带着孩子们,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守着星光,守着文化,守着家园,让“归心”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永续流传,光芒万丈。

上一章 第九十二章:跨越山海 虫恐少女与苗疆少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