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晓晨看着慕容景和,眼神坚定:“景和,这次虽然化解了危机,但许姨娘余党背后势力必定还会有动作。我们必须尽快找出他们,否则后患无穷。”慕容景和点头,握住晓晨的手:“放心,我已有些头绪。明日,我们便从家族内部和朝堂入手,定要将这幕后黑手揪出来。”两人望着窗外漆黑的夜,心中满是对未知挑战的决心。
第二日清晨,天色未明,慕容景和便起身,简单洗漱后,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前往朝堂。晓晨站在门口,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早朝之上,起初气氛如往常一般,大臣们依次奏报事务,楚元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地听着。慕容景和站在群臣之中,心中还在思索着与晓晨昨晚商讨的应对之策。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今日早朝也将如此平淡度过时,楚元帝却突然话锋一转,目光直直地看向慕容景和,语气严厉道:“慕容爱卿,朕听闻你之前推行的那项鼓励农桑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了不少乱子,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朝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慕容景和。慕容景和心中诧异与警惕顿生,他赶忙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确有此事,但其中缘由颇为复杂。”
楚元帝眉头紧皱,言辞犀利地斥责道:“复杂?朕只看到百姓怨声载道,地方官员也多有奏报,说政策推行不利,导致民生受困。你身为朝廷重臣,如此疏忽,该当何罪?”
慕容景和深吸一口气,沉稳地回应道:“陛下,此次政策推行初期,确因部分地方官员执行不力,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微臣已及时察觉,并着手制定了后续的补救措施。如今,情况已在逐步改善。”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递交给一旁的太监,由太监转呈给楚元帝:“陛下,这是微臣拟定的补救方案,还请陛下过目。”
然而,部分平日嫉妒慕容景和的官员见状,趁机落井下石。王尚书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慕容大人此次失误,影响极大,即便有补救措施,也难辞其咎。还望陛下严惩,以正朝纲。”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附和:“王尚书所言极是,陛下,慕容大人此举实在是有负圣恩。”
朝堂局势瞬间变得对慕容景和极为不利,众人的指责声此起彼伏。慕容景和心中恼怒,但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他说道:“各位大人,此事本就是因部分官员执行不力所致,怎能将过错都归咎于我一人?况且,我已在积极补救,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楚元帝看着手中的奏折,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慕容爱卿,你的补救方案看似可行,但此次失误,朕不能轻易饶恕。你且先回去自省,待朕再做定夺。”
慕容景和心中明白,这是楚元帝在给他留面子,暂时没有严惩他。他赶忙谢恩:“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深刻自省,不负陛下期望。”
随着楚元帝宣布退朝,大臣们陆续走出朝堂。慕容景和的脸色十分难看,他知道,楚元帝此举,明显是在打压他,而那些平日里嫉妒他的官员,也趁机发难。接下来,他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回到府中,晓晨看到慕容景和脸色不佳,心中一紧,赶忙迎上去问道:“景和,朝堂上怎么样了?”
慕容景和将朝堂上发生的事详细告知了晓晨,晓晨听后,秀眉紧蹙:“看来,许姨娘余党背后的势力,已经开始在朝堂上发力了。楚元帝此举,恐怕也是受到了他们的蛊惑。”
慕容景和点头:“不错,这次虽然暂时稳住了局面,但楚元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接下来,我们必须加快调查的步伐,找出他们与朝堂官员勾结的证据,否则,我在朝堂上将会处处受限。”
两人坐在书房中,再次商讨应对之策。晓晨说道:“我们可以从那些落井下石的官员入手,暗中调查他们近期与哪些势力往来密切。说不定能从中发现线索。”
慕容景和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我这就安排人去调查。同时,我也会在朝堂上留意其他官员的动向,看看还有哪些人可能与他们勾结。”
夜幕再次降临,慕容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慕容景和与晓晨的心中,却满是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他们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来临。而他们,必须在这场风暴中,寻得一线生机,揪出幕后黑手,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