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古朴的木匣,匣面刻着缠枝兰纹,边角包着铜片,带着岁月的温润。江笙刚把院角的兰草浇完水,指尖还沾着水珠,见她来,立刻笑着迎上去:“快进来,时熙刚煮了茶。”
木匣打开时,一股淡淡的药香漫出来,里面垫着蓝布,放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兰草济世方”,字迹娟秀,是沈先生的手笔。“这是我妈妈当年和你父亲一起整理的,”沈知微轻轻翻开书页,“里面除了药方,还有他们试药时的记录,有些地方还画了小图。”
江笙凑过去看,某一页画着株兰草,旁边注着“三月采芽,焯水后晒干,配陈皮煮饮,可清润咽喉”,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陈皮纹样,笔触可爱。时熙端着茶过来,看到图纸,忍不住笑了:“你父亲画得还挺细致,像小孩子的涂鸦。”江笙侧头看他,指尖在图纸上轻轻碰了碰,眼里满是温柔。
谢临和时砚来得巧,刚进门就闻到药香。时砚凑到木匣旁,好奇地翻着药方:“这个‘兰草茯苓汤’看起来不错,能不能加在小馆的菜单里?”谢临拍了下他的手背,无奈道:“先弄清楚药性再说,别瞎琢磨。”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认真看起药方,指尖划过书页,看得仔细。
苏清然和柳疏月带着画架来的,柳疏月想画院角的兰草,说要把花开的样子留在纸上。苏清然帮她支起画架,递过画笔:“你慢慢画,我帮你看着火候,别让颜料干了。”柳疏月点点头,笔尖落在纸上,先勾勒出兰草的轮廓,线条细腻,像她绣活时的针脚。
时熙找出砂锅,按药方上的“兰草陈皮饮”准备材料。江笙帮他洗兰草芽,指尖轻轻搓去上面的细尘,时熙站在旁边切陈皮,橙黄的果皮落在白瓷盘里,带着清甜的香气。“当年他们试这味茶时,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江笙忽然开口,声音很轻,混着水流声。
时熙停下手里的动作,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说不定比我们还笨拙,毕竟是第一次试药。”他将陈皮放进砂锅,看着江笙把兰草芽撒进去,沸水冲下时,药香和茶香缠在一起,漫满了屋子。
林辰和沈知珩是傍晚到的,林辰手里拿着个相机,进门就对着院角的兰草拍照:“今天光线好,拍出来肯定好看。”沈知珩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银耳羹:“听说你们在试新茶,带点甜的来配。”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喝着兰草陈皮饮,尝着银耳羹。时砚喝了两口茶,咂咂嘴说:“比普通的茶多了点清苦,后味却甜,挺特别的。”谢临点点头,记下药方里的配比:“等弄清楚适合的人群,就加到小馆的饮品单里,叫‘兰心饮’怎么样?”众人都觉得好,时砚立刻掏出手机记下来,生怕忘了。
柳疏月的画快完成了,纸上的兰草叶片舒展,花苞含苞待放,旁边还画了只停在叶尖的蝴蝶。苏清然凑过去看,笑着说:“画得真好,比真的还好看。”柳疏月耳尖发红,把画递给江笙:“送给你,以后看到画,就像看到院子里的兰草一样。”
天色渐暗时,沈知微要走,江笙把那本线装书小心收好,还给木匣:“我会好好保管,等整理好,给你送一份复印件。”沈知微点点头,走到门口又回头:“下次我们一起去兰若寺,看看那里的兰草有没有开花。”
送走众人,江笙和时熙坐在院子里,看着刚挂起的灯笼。时熙伸手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明天我们去买些陈皮和兰草芽,”时熙轻声说,“多煮些茶,分给大家尝尝。”江笙点点头,往他身边靠了靠,肩膀贴着肩膀,听着晚风拂过兰草的声响,心里满是安定。
灯笼的光落在兰草叶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撒了一地的星子。茶杯里的余温还在,茶韵绕着舌尖,和身边人的气息缠在一起,成了这夜里最温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