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晨光刚漫过莲凰医馆的药圃,李慕凰就背着迷你药箱,跟在风轻凰身后认药。他刚满五岁,眉眼间像极了李莲花,却继承了风轻凰的专注——指尖捏着一株“七叶莲”,仔细数着叶片:“娘,这是七叶莲,能治跌打损伤,上次方叔叔摔了腿,爹就是用它熬的药。”
风轻凰蹲下身,从药篓里拿出另一株“断肠草”,放在他面前:“再看看这个,和七叶莲长得像,却有剧毒。认药不仅要记样子,还要闻气味、摸叶脉——你闻,七叶莲是清苦味,断肠草却带点腥气。”她握着李慕凰的手,轻轻摸过两种草的叶脉,“七叶莲叶脉是顺的,断肠草是歪的,这些细节都不能错,行医救人,差一点就是人命关天。”
不远处的竹椅上,李念莲抱着鎏金香囊,正跟着风轻凰的指令练习空间基础。她小手轻轻碰了碰香囊,浅金光纹亮起,面前的石桌上,稳稳传过来一个小药包——是风轻凰放在廊下的。“娘!我传对了!”李念莲笑得露出小牙,又试着传第二个,结果把李慕凰的迷你药箱传了过来,药箱里的药材模型撒了一地,她吐了吐舌头,连忙用空间力把模型归位。
风轻凰没责怪,只是走过去,帮她调整手势:“传东西要想着‘准确’,不能慌。你看,先想好要传的物件,再轻轻碰香囊,像这样……”她引导着李念莲的手,这次稳稳传过来一本草药图鉴,“对了,以后用空间力,不仅要快,更要稳,才能帮到别人。”
上午的时光,李莲花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医馆。李慕凰站在诊桌旁,帮着递纱布、碾药粉,偶尔还会学着李莲花的样子,给病人递上温水:“阿婆,你别急,爹的药很管用,喝了就不咳了。”有次遇到个怕针的小孩,他还掏出怀里的糖糕,蹲在旁边哄:“我小时候也怕针,后来爹说,针能把病赶走,你看我现在都不怕了。”
李莲花看着儿子的样子,眼底满是欣慰。等病人走后,他摸着李慕凰的头,轻声说:“学医先学德,你刚才哄那个孩子,比递药更重要。医术能治病,而善意,能暖人心。”
李慕凰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怀里掏出小本子,记下刚才李莲花说的话——那是李莲花给他的“学医笔记”,里面画满了药材和简单的医理,还有他自己写的歪歪扭扭的字。
下午则是武功启蒙时间。笛飞声每月会来江南两次,每次都带着一身寒气,手里拿着两把迷你木剑——是给两个孩子做的。他教武功时格外严厉,李慕凰和李念莲扎马步,只要腿晃一下,就会被他用木剑轻轻敲一下膝盖:“马步是根基,站不稳,以后学什么招式都没用。”
李慕凰咬着牙坚持,额角渗着汗,却没喊累——他知道笛叔叔的严厉是为他好,上次他练剑时走神,被木剑敲了手,后来笛飞声却悄悄给他送了盒药膏,说“练武难免磕伤,记得涂”。
李念莲对武功没那么感兴趣,扎了一会儿就想偷懒,悄悄用空间力把脚边的小石子传走,想假装被石子绊了。笛飞声一眼看穿,却没拆穿,只是说:“念莲,你空间力好,若能把空间力和武功结合,以后没人能伤你。比如敌人攻过来,你能用空间力躲开,再用剑反击,岂不是更厉害?”
李念莲眼睛一亮,立刻认真站好——她想变得厉害,既能保护自己,也能护住哥哥和爹娘。
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院中的竹椅上。李慕凰献宝似的拿出“学医笔记”,给李莲花看他新画的药材;李念莲则用空间力,把傍晚刚采的青梅传过来,放在风轻凰手边:“娘,这个泡青梅酒,等爹回来就能喝了。”
方多病和苏小慵正好来送点心,看到李慕凰的笔记,忍不住笑道:“慕凰这记性,比我当年强多了!我五岁时还把‘流云十三式’记错了招式,你却能把药材记这么清!”
苏小慵则接过李念莲递来的青梅,笑着说:“念莲的空间力越来越厉害了,以后帮医馆传药材,就不用我们跑断腿了。”
风轻凰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的李莲花,眼底满是满足。启蒙从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神医”或“高手”,而是想教他们——学医要存善念,习武要懂分寸,用空间力要怀善意,这样无论未来走哪条路,都能活得坦荡、自在。
李莲花握住风轻凰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看着李慕凰认真整理药箱的样子,看着李念莲抱着鎏金香囊练习空间的模样,轻声说:“他们会成为比我们更好的人。”
风轻凰点头,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夕阳洒在药圃里,映着孩子们的小身影,也映着一家人相握的手。这便是最好的启蒙:有父母的耐心教导,有师长的严厉提点,有亲友的温暖陪伴,更有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爱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