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秋,风里带着凉意。
苏婉卿站在国子监的红墙外,看着檐角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她花了半个月时间从苏州赶来,一路坐火车、搭马车,腿上的伤又隐隐作痛,可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所有的疲惫都仿佛被风卷走了。
这里是顾晏辰长大的地方,是他母亲想让他读书的地方。她想象着他小时候背着书包从这里经过的样子,想象着他穿着学生装在课堂上听讲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姑娘,要进去看看吗?里面有好多旧书呢。”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笑着问。
苏婉卿点点头,买了一串糖葫芦,慢慢走进国子监。里面很安静,几棵老槐树的叶子已经黄了,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一层金箔。厢房里果然堆着许多旧书,大多是些线装的古籍,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她走到一个书架前,指尖拂过那些泛黄的书脊,忽然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本《醒世报》的合订本。封面已经有些破损,上面用毛笔写着“民国十二年刊”,字迹苍劲有力,看着有些眼熟。
她小心翼翼地抽出合订本,吹了吹上面的灰尘,翻开第一页。社论的标题是《论民生之重》,署名是“晏”。
是他写的。
苏婉卿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抚过那熟悉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他写这些字时的专注。文章里写着他对时局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字里行间满是少年人的锐气和理想,与他后来在江南时的沉稳判若两人。
她一页页地翻着,看着他写的通讯、评论、诗歌,看着这份报纸从最初的几页纸,慢慢变成厚厚的一叠,看着上面的油墨痕迹从浅到深,仿佛看到了他为了这份报纸奔波劳碌的样子。
“这报纸啊,当年可是火得很。”一个整理书籍的老馆员走过来说,“可惜后来被查封了,主编也被抓了,听说姓顾,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
苏婉卿抬起头,轻声问:“您认识他?”
“算不上认识,就是见过几次。”老馆员回忆着,“他总来这里查资料,有时候能待一整天,中午就啃个馒头。他身上总带着一股墨香,说话温温和和的,谁也想不到他敢写那些针砭时弊的文章。”
墨香……苏婉卿想起第一次在雨巷闻到的味道,原来那味道,从很早以前就伴随着他了。
“他被抓的时候,好多学生都去请愿,说要放了他。”老馆员叹了口气,“可惜啊,那时候的官府哪管这些。后来听说他出狱后就离开了北平,再也没回来过。”
苏婉卿低下头,继续翻看报纸,在最后一页的角落里,看到了一首小诗,没有署名,字迹却和他写给她的诗如出一辙:
“北地风烈,吹不散心头的雨
江南水暖,融不了眉间的霜
若有一日,能踏遍青山
愿携一束丁香,回到你身旁”
她的眼眶瞬间就湿了。这首诗,写的是不是他对母亲的思念?是不是他对江南的向往?是不是……他早已预见了自己会在江南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女子?
合上书页时,夕阳已经斜斜地照进厢房,在书页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苏婉卿把合订本放回原处,像放回一个珍贵的秘密。
离开国子监时,她去了附近的一条胡同。老馆员说,顾晏辰以前就住在这里。胡同很窄,两旁是高高的灰墙,墙头上探出几枝柿子树,红通通的柿子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
她走到一扇斑驳的木门前,门楣上还能看到模糊的“顾府”二字。门是锁着的,铜锁已经生了锈,看来很久没人住过了。
苏婉卿靠在门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顾佩兰在灯下算账的沙沙声,顾晏辰小时候读书的朗朗声,母子俩在院子里摘柿子的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旧时光歌谣。
不知过了多久,她睁开眼睛,从包袱里拿出那方刻着“清风”的歙砚,放在门槛上。这砚台,他刻给她的,如今也该留在属于他的地方了。
“顾晏辰,我来看过了。”她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这里很好,和你一样,干净又温暖。”
她转身往胡同口走,脚步轻快了些。腿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走到胡同口时,她回头望了一眼那扇木门,望了一眼墙头上的红柿子,忽然觉得,顾晏辰从未离开过。他就在这北平的风里,在这故纸堆的墨香里,在她心里的每一个角落。
离开北平的前一天,苏婉卿去了琉璃厂。她想找一本顾晏辰提到过的《江南水利考》,却在一家旧书铺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那个上海来的记者,正蹲在地上翻着旧报纸。
“苏小姐?”记者也认出了她,惊讶地站起来,“你也来北平了?”
苏婉卿点点头:“来看看。”
“我是来查顾先生的事的。”记者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报纸,“我写的报道发表后,好多人给我写信,说认识顾先生,还有人寄来了他以前的照片。你看,这是他在北平办报时的样子。”
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上面的顾晏辰穿着学生装,站在《醒世报》的报馆前,笑得一脸灿烂,眼里的光比天上的太阳还要亮。
苏婉卿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抚过他年轻的脸庞,眼泪再次模糊了双眼。这才是真正的他啊,鲜活、热烈,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仇恨,没有疏离。
“我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想为他写一本书。”记者说,“让更多人知道他的故事,知道他为了正义和真相做了多少事。”
“好。”苏婉卿把照片还给记者,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谢谢你。”
离开旧书铺时,夕阳正落在琉璃厂的街面上,把一切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苏婉卿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觉得,她该回江南了。
回那个有丁香花的小院,回那个有他气息的地方。
她不需要再去寻找什么了,因为该知道的,她都知道了。该记住的,她也永远不会忘记。
北平的风还在吹,带着故纸堆里的墨香,带着少年时的理想和温柔,轻轻拂过她的发梢。苏婉卿拢了拢围巾,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前路还长,她会带着两个人的回忆,好好地走下去。就像顾晏辰希望的那样,像他母亲希望的那样,干净、安稳,像江南的雨,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