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晟揉了揉太阳穴,眼前的财务报表让他头疼不已。
大三创业的奶茶店在疫情后终于支撑不住,今天正式宣布倒闭。
二十万的投资打了水漂,合伙人各奔东西,只剩下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店铺里收拾残局。
“商业计划书写得再好,也抵不过现实的一记重拳啊。”他苦笑着将最后一把椅子叠好,锁上了店铺大门。
深秋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齐晟裹紧了单薄的外套。
回到出租屋,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水浒传》——这是他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
父亲生前常说,这部书里藏着中国最原始的商业模式和人际关系。
“也许能从古人身上学到点什么...”他自言自语地翻开书页,目光落在“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章节上。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开始下了起来,敲打着玻璃发出规律的声响。
齐晟的眼皮越来越沉,书上的字迹渐渐模糊...
“大郎,大郎!该起了!炊饼要赶早市呢!”
一个清脆的女声将齐晟从混沌中拽了出来。他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硬邦邦的木床上,身上盖着粗布被子。
更让他震惊的是,一个身着古装的年轻女子正站在床边,柳叶眉下是一双含着不耐的杏眼。
“你...你是谁?”齐晟下意识往后缩了缩。
女子皱起眉头:“大郎莫不是睡糊涂了?我是你娘子金莲啊。”
金莲?潘金莲?齐晟的大脑瞬间当机。他低头看向自己的身体——短小的四肢,粗糙的双手,还有那明显矮了一截的视角。
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
“镜子...给我镜子!”他声音发颤。
潘金莲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从梳妆台上取来一面铜镜。
齐晟颤抖着接过,镜中映出一张陌生又熟悉的脸——扁平的鼻子,稀疏的胡须,正是电视剧中经典的武大郎形象。
“咚”的一声,铜镜掉在地上。
齐晟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无数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入脑海——他是武植,人称武大郎,靠卖炊饼为生,家住阳谷县紫石街,有个在清河县当差的弟弟叫武松...
“大郎今日是怎么了?”潘金莲弯腰捡起铜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早市的时辰要过了。”
齐晟——现在应该叫武大郎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他看过不少穿越小说,但从未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糟的是,他居然穿越成了水浒传里最悲剧的人物之一。
“我...我这就起。”他结结巴巴地说,笨拙地爬下床。身体比想象中还要矮小,站起来只到潘金莲的肩膀。
潘金莲已经转身去了外间,留下一阵香风。武大郎这才有机会打量四周——简陋的木结构房屋,粗陶器皿,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普通宋朝市井人家的住所。
他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痛感真实得令人绝望。“不是梦...我真的穿越成了武大郎...”
按照原著,武大郎最终会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合谋毒死。这个认知让齐晟浑身发冷。他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个命运。
外间传来锅碗碰撞的声音,武大郎深吸一口气走了出去。潘金莲正在灶台前忙碌,见他出来,指了指角落里的担子:“炊饼已经蒸好了,大郎快些出门吧。”
担子里整齐码放着几十个白面炊饼,散发着淡淡麦香。武大郎下意识摸了摸,触感温热柔软。
他继承了原主的肌肉记忆,熟练地将担子挑上肩。
“我...我去了。”他低声说,推门走入晨光中。
阳谷县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色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
武大郎按照记忆找到了自己的固定位置——紫石街口的一棵老槐树下。
“武大郎,今日的炊饼看着格外白啊!”隔壁卖菜的老张头笑着打招呼。
武大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开始摆放炊饼。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着——既然穿越已成事实,那么当务之急是避免原著中的悲剧结局。
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改变武大郎原本懦弱无能的形象。
“武大郎的炊饼,三文钱一个...”他学着记忆中武大郎的吆喝方式叫卖起来。
一个上午过去,炊饼卖了大半。武大郎坐在树荫下休息,观察着街上的行人。
北宋市井生活的细节远比书中描写的丰富——商贩们的讨价还价,妇人间的闲言碎语,孩童的嬉戏打闹...这一切都真实得令人窒息。
“大郎,今日生意如何?”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武大郎抬头,看到潘金莲挎着篮子站在面前,篮子里装着几样青菜。
近距离看,潘金莲确实美得惊人——肌肤胜雪,唇若点朱,尤其是那双眼睛,顾盼间自带风情。
齐晟作为现代大学生也不禁心跳加速,但随即警铃大作——这可是将来会毒死自己的女人!
“还...还行。”他结巴着回答,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潘金莲似乎对他的反常表现有些疑惑,但也没多问,只是说:“我去王婆那里买些丝线,午时回家做饭。”
看着潘金莲离去的背影,武大郎长舒一口气。按照原著,潘金莲和王婆的交往正是悲剧的开端。他必须想办法切断这个联系。
回家的路上,武大郎经过一家药铺,牌匾上写着“西门大药房”几个大字。
他的脚步猛地顿住——西门庆!那个与潘金莲通奸并最终害死自己的恶霸!
药铺门口,一个身着锦袍的年轻男子正在指挥伙计搬运药材。
男子面容英俊,举手投足间透着富贵气派。
似乎感受到目光,他转头看向武大郎,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武大郎赶紧低头快步走开,心脏狂跳不止。短短半天,他已经见到了两个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这种明知危险却无力阻止的感觉让他几乎窒息。
回到家,潘金莲已经做好了简单的午饭——一碟咸菜,两碗粟米饭。
两人沉默地吃着,气氛尴尬。
“金莲...”武大郎鼓起勇气开口,“以后...少去王婆那里吧。”
潘金莲筷子一顿:“为何?”
“我...我听说她名声不好,专做拉皮条的勾当。”武大郎小心翼翼地说。
潘金莲冷笑一声:“大郎今日好生奇怪。早起装糊涂,现在又管起我的交往来了。”她放下碗筷,“我去王婆那里不过是买些针线,大郎何必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