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奔赴  暗恋     

第一百七十三章 阴干坯语待窑火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

次日清晨,窑基的雾气还未散尽,阿砚便提着竹篮往阴干房去。推开门时,潮湿的空气裹着陶土的清冽扑面而来,昨日孩子们刻好的瓷坯静静立在木架上,表面已凝出一层薄而匀的白霜,像给坯体裹了层朦胧的时光纱。

他伸手轻触阿穗刻的栀子苗——叶片的纹路仍清晰锐利,陶土却少了昨日的软韧,多了几分紧实。“得再通半日风,让水分走得匀些。”阿砚自语着,将木架旁的透气窗再推开些,晨光照进来,在坯体上投下细碎的影,倒让那些刻痕更显生动。

刚转身,就听见院外传来阿柚的声音。她提着两个陶瓮,身后跟着扛着竹梯的江逾白,陶瓮里飘出淡淡的草木香。“按你说的,找了后山的马尾草,煮了半日滤出汁,掺进细砂里正合适。”阿柚将陶瓮放在釉料窖门口,掀开盖子,里面的细砂泛着浅褐光泽,混着草木的温润气息。

江逾白把竹梯靠在窑墙旁,从布包里掏出几张图纸:“昨日想了些瓷盘的排版,把老照片印在盘心,边缘刻上对应的叶章,你看看合不合适。”图纸上,青灰釉瓷盘的轮廓旁,标注着“初代叶章·民国十七年”“控火笔记残页·二零一八年”的字样,连孩子们刻的新叶、窑门图案,也被他画在角落,当作点缀。

阿砚接过图纸,指尖拂过“光阴册”三个字,忽然笑了:“不如在盘底加行小字,就写‘每道刻痕,都是老窑的年轮’。”话音刚落,夏栀便提着食盒走来,里面的红豆粥还冒着热气:“这话好,我记下来,明日寄画稿时,一并跟出版社说加在扉页上。”

三人正说着,阴干房的方向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转头看去,阿穗、阿松、阿竹提着小竹篮,踮着脚往木架上望,篮子里装着刚采的野蔷薇,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我们想给瓷坯系上花绳,等开窑时,就能一眼认出自己的瓷啦!”阿穗举起手里的红绳,上面系着小小的蔷薇花苞。

阿柚取来剪刀,帮孩子们把花绳剪得长短一致:“系在坯体底部,别碰着刻痕,不然烧出来会留印子。”阿松捧着自己刻的新叶坯,小心地把花绳绕了两圈;阿竹则让阿砚帮忙,把绳结藏在窑门图案的下方;阿穗最细心,还在绳尾系了颗小陶珠,是她前几日捏的,上面刻着个“穗”字。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起来,阿砚搬来矮凳,坐在阴干房门口,给瓷坯刷第一遍釉。青灰釉料倒在陶碗里,经马尾草砂调和后,少了几分冷硬,多了些温润,刷在坯体上时,像给陶土裹了层青石板的薄光。孩子们围在一旁,学着他的样子,用小刷子给自己的瓷坯刷釉,阿松手重,釉料积在刻痕里,阿柚便拿棉签帮他轻轻吸走:“釉要薄,烧出来才透亮,就像青石板上的雨痕,浅了才好看。”

江逾白举着相机,拍下阿砚刷釉的侧脸,拍下孩子们踮脚刷坯的模样,连夏栀坐在一旁抄录叶章的身影,也被他定格在镜头里。“这些照片,等瓷展时贴在墙上,和青灰釉瓷一起,才算完整的‘光阴册’。”他说着,把相机里的照片翻给众人看,画面里的窑基、瓷坯、人影,都浸在梅雨过后的柔光里,满是暖意。

傍晚时分,第一遍釉终于刷完,瓷坯重新放回阴干房。阿穗望着木架上泛着青灰光泽的坯体,忽然问:“阿砚哥哥,还要等多久才能开窑呀?”阿砚摸了摸她的头,指着窑顶的烟囱:“等阴干七日,再刷第二遍釉,然后烧窑三日,算下来,再过十日,就能见着青灰釉瓷的模样了。”

夜幕降临时,釉料窖的灯又亮了。阿砚翻开《新叶记》,在昨日的字迹旁添道:“坯挂青灰釉,绳系蔷薇香,七日阴干后,窑火待新章。老窑的时光从不是急的,要等釉干,等火暖,等故事慢慢在瓷上生长。”

窗外,阿柚正给窑壁的叶章添灯油,橘色的光映在她脸上;江逾白在整理相机里的照片,偶尔和夏栀讨论几句排版;孩子们的笑声从院外传来,大概是在追着晚风跑。阿砚合上书,望着窗外的夜色,忽然觉得,这等待的时光,和即将烧出的青灰釉瓷一样,都是老窑最珍贵的风景。

上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青灰凝釉诉光阴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双釉叠韵候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