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奔赴  暗恋     

第一百七十九章 瓷语牵缘归窑基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

书展的第二日,老窑专区成了最热闹的角落。清晨刚开馆,就有读者循着栀子花香找来,有的蹲在孩子们的瓷坯前,听阿穗讲刻栀子苗时的小心思;有的围着“光阴册”瓷盘,让阿砚细说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还有人捧着样刊,在瓷板上找书中描写的窑基全景,一一对应着惊叹。

临近中午,一位穿素色旗袍的女士驻足在刻有控火笔记的瓷盘前,手指轻轻抚过釉面上的火纹,久久未动。夏栀注意到她的目光,递过一杯薄荷茶:“这是阿柚姐根据老窑的控火笔记描的火纹,烧出来后,倒像把当年的窑火凝在瓷上了。”

女士接过茶,轻声道谢:“我母亲曾是老窑的学徒,当年她离开时,带走了一本残缺的控火笔记,说等有机会,要再回来看一眼窑火。可惜她去年走了,我这次来,是想帮她了这个心愿。”说着,她从包里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印着小小的叶章,和瓷盘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阿柚凑过来,翻开笔记本,指尖触到熟悉的字迹,眼眶微微发热:“这是我师父的笔记!当年她离开后,我一直没找到她的下落,没想到……”女士看着阿柚泛红的眼睛,将笔记本递过去:“母亲说,笔记该留在老窑。如果你们不介意,我想把它捐给老窑,让它和瓷盘一起,陪着老窑。”

阿砚接过笔记本,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时光:“谢谢您,这是老窑最珍贵的礼物。等回了窑基,我们会把笔记放进玻璃柜,和‘光阴册’瓷盘摆在一处,让它回家。”

午后,出版社的老陈带来个好消息——有位瓷器收藏家看了青灰釉瓷,想定制一套“老窑四季”瓷组,还要亲自去窑基看看,了解调釉、烧窑的过程。“他说,现在很少能见到这么有故事的瓷了,想把老窑的手艺,也写进自己的收藏笔记里。”老陈笑着说,手里还拿着定制合同,上面详细写着瓷组的样式要求,要融入春的新叶、夏的栀子、秋的窑火、冬的青灰。

阿砚接过合同,和阿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我们一定好好做,让‘老窑四季’也带着时光的味道。”他说着,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指尖落下时,像给老窑又添了一段新的故事。

傍晚闭馆时,专区的留言本已经写满了。阿穗翻着本子,念出一句:“下次老窑开窑,我一定去看!”阿松立刻接话:“到时候我教他刻新叶!”阿竹也跟着点头:“我带他看窑门!”众人听着孩子们的话,都笑了起来,窑基的温暖,仿佛顺着这些话语,传到了书展的每个角落。

收拾展品时,那位旗袍女士又回来了,手里提着个木盒:“这是母亲当年从老窑带走的一块青灰釉残片,我也一起带来了,希望它能和新瓷一起,守着老窑。”阿柚接过残片,放在刻有控火笔记的瓷盘旁,残片的釉色与新瓷几乎一致,像跨越时光的重逢。

返程的路上,货车里安静又温暖。青灰釉瓷躺在展盒里,老笔记和残片被小心地抱在阿砚怀里,孩子们靠在车窗边,聊着回窑基后要做的事——阿穗要给新笔记包书皮,阿松要去后山采新的野薄荷,阿竹则想再刻一个小窑门瓷坯,送给那位旗袍女士。

深夜回到窑基,众人将瓷小心搬回釉料窖,又把老笔记和残片放进玻璃柜。阿砚点亮窑壁的叶章,橘色的光映在笔记和瓷盘上,像是在欢迎它们回家。他翻开《新叶记》,在新的一页写下:“瓷展牵缘归旧物,老笔记遇新瓷语。老窑的故事从不是孤立的,那些离开的、牵挂的、期待的,终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到这片窑基。”

阿柚在整理控火笔记,指尖抚过熟悉的字迹;夏栀和江逾白在编辑书展的照片,准备发在社交账号上;孩子们已经睡着了,梦里大概还在说着书展的趣事。阿砚合上书,望向窑基的夜空,星星很亮,像窑火映在天上。他知道,老窑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因瓷结缘的人,那些因传承而来的温暖,会像青灰釉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愈发厚重。

上一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瓷展初启传窑声 夏栀与他的四季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新瓷定制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