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六年八月,秋狝将至。
紫禁城的蝉鸣渐渐稀疏,苏凌薇却比盛夏更忙碌 —— 自从在御药房崭露头角,各宫低位份妃嫔常来请教医术,连如贵妃也偶尔让她去翊坤宫诊脉。
"姑娘,听说皇上要南巡了?" 小禄子一边研墨一边问。
苏凌薇正在整理医案,闻言抬头:"嗯,下月启程,去德州、南京一带。" 她心中一动,历史上嘉庆六年南巡途中,皇帝曾因中暑险些驾崩,这或许是她晋升的机会。
果然,九月初,南巡队伍刚到德州,就传来皇帝中暑的消息。太医们用了白虎汤、香薷饮等方剂,效果却不明显,急得内务府总管团团转。
如贵妃连夜召苏凌薇问话:"皇上高热不退,太医们束手无策,你可有办法?"
苏凌薇沉吟道:"回娘娘,奴才曾看过《本草纲目》记载 ' 薄荷能清头目,利咽喉 ',金银花可 ' 清络中风火湿热 '。若将二者蒸馏取露,或可速效解暑。"
"蒸馏取露?" 如贵妃皱眉,"那不是酿酒的法子吗?"
"原理相通。" 苏凌薇解释,"用锡壶盛薄荷、金银花,壶口接竹筒,竹筒外裹湿布,水汽凝结成露,便是解暑良药。"
如贵妃当机立断:"好!本宫命你即刻制作!"
苏凌薇带着小禄子和春桃忙活起来。没有蒸馏器,就用御膳房的锡酒壶代替;没有冷凝管,就用竹筒外包湿布;没有接收器,就用玉碗承接。三更时分,终于收集到一小碗清澈的露液,香气扑鼻。
如贵妃亲自将药露呈给皇帝。嘉庆帝饮下片刻,果然觉得暑气消散,头晕减轻,连赞:"好!这是什么仙露?"
"回皇上,是慧答应(此时尚未晋封)用薄荷、金银花蒸馏而成。" 如贵妃趁机进言,"这丫头不仅懂医理,还心灵手巧,皇上不妨见见。"
皇帝点头应允。苏凌薇跪在龙帐前,将制作过程和药理娓娓道来:"薄荷辛凉,清头目之风热;金银花甘寒,解血分之暑毒。蒸馏取露,其性轻清,故见效速。"
嘉庆帝饶有兴致:"你还懂蒸馏之法?"
"奴才不敢称懂,只是偶然看过《天工开物》的记载。" 苏凌薇巧妙回答,既展现学识又不显得张扬。
皇帝大笑:"好个 ' 偶然看过 '!朕看你是个可造之材。传旨 ——"
"苏答应凌薇,性慧黠,通医理,特晋封为常在,赐号 ' 慧',迁往永和宫居住。赏银五十两,缎四匹。"
苏凌薇叩首:"奴才谢皇上隆恩!"
消息传回紫禁城,后宫哗然。一个包衣出身的答应,竟因一剂药露连跳两级晋为常在,这在清宫史上都属罕见。吉嫔气得砸碎了心爱的玉如意,李常在则暗自盘算如何拉拢这位新贵。
苏凌薇搬进永和宫的那天,信嫔亲自道贺:"妹妹真是好本事!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要互相照应才是。"
苏凌薇笑着应下,心中却明白,这只是开始。永和宫虽比延禧宫条件好,但也处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想要真正立足,还需步步为营。
(第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