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身边的生活故事。
一.
初夏的风裹着热气扑在脸上,校门口的小吃摊像被打翻的调色盘,炸串摊的油烟混着烤红薯的甜香,麻辣烫的红汤在铁锅里咕嘟冒泡。
而我和她的目光,总最先落在“阿婆糖水”的蓝布篷下。
那篷子边角磨出了毛边,竹竿上挂着褪色的价目牌,酸梅汤三个字被雨水洇得发蓝。
阿婆总用粗瓷碗盛汤,深褐色的汤汁里浮着几粒饱满的乌梅,冰块沉在碗底,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响。
我和杨晶共着一只碗,两根透明吸管在汤里轻轻碰,她的指甲修剪得圆圆的,偶尔蹭到我的手背,我就慌忙低头喝一大口,酸得眯起眼。
她会笑着帮我把汗湿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带着酸梅汤的凉意,心口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酸溜溜的,又有点甜。
二.
“黎辉,又来等杨晶啊?”二班的课代表抱着作业本经过,朝我扬了扬下巴。
我手里的塑料袋被攥得发皱,里面的酸梅汤晃出细碎的光,紫红色的汤汁贴着袋壁,印出我发烫的指尖。
“嗯,一起走。”我往教室门口挪了挪,听见里面传来杨晶的笑声,比平时亮了些。
“她天天拉着我喝那个酸梅汤,你是不知道有多酸……”另一个人刺耳的笑声随之从窗内传出来。
塑料袋突然变得冰凉,汤汁好像要渗出来,我下意识地往身后藏了藏。
三.
“走了。”我推开门喊她,杨晶猛地回头,脸上的笑还没褪尽,看见我时却僵了僵。
她同桌的女生冲她挤挤眼,小声说了句“你的小尾巴来了”,杨晶没接话,抓起书包就往外走。
帆布书包带在肩上晃悠,去年我帮她挂的小熊挂件,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们并肩走过校门口的摊子,炸串的油星溅到鞋边。
她没像以前那样提醒我,只是盯着地面,脚步匆匆。
四.
小学三年级那年,杨晶转学来我们班,坐在我旁边,第一句话就问“你也喜欢吃酸梅汤吗”。
后来我们一起蹲在教室后墙根分享偷偷藏的话梅,一起在放学路上踩对方的影子,升初中时手拉手冲进同一个考场,以为能一直这样下去。
可这学期分快慢班,她数学好去了二班,我留在三班。
她新同桌是从小学就一起参加奥数班的女生,小桐。
她们课间会凑在一块儿讲题,杨晶笑起来的时候,头会轻轻靠向对方的肩膀——那是以前只有我能靠近的距离。
五.
巷子里的老槐树落了一地碎影,我盯着脚下的光斑,终于开口:“你不喜欢酸梅汤?”
杨晶踢着一块小石子,声音闷闷的:“也不是……就是喝多了腻。”
我咽了咽口水,杨晶抬眼看我,神色也有些慌张,赶忙转移话题:“哎呀,人之常情嘛!哦对了你能借我语文练习册吗……”
“那你以前为什么不说?”我的声音突然发紧,手不自觉地拽住她的书包带,帆布带勒得手心发红,“是不是因为小桐?她是不是说我烦?”
她猛地挣开,书包拉链“啪”地弹开,露出里面的笔记本——不是我送她的那本带猫咪封面的,是本崭新的,封面上印着她和小桐的合照。
“黎辉你能不能成熟点?”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小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认识十年了!”
“那我呢?”眼泪突然涌上来,我把酸梅汤往她怀里一塞,“这个给你,以后不用再陪我喝了。”
六.
她没接,塑料袋掉在地上,酸梅汤洒在青石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冰块在太阳底下慢慢化成水。
我心里已经有底了,于是平静地站在树荫下翻起书包,拿出那本语文练习册,塞给她:“明天还我。”
杨晶双手微微颤抖,接过那本册子,却觉得它太沉了,沉到她不想拿了。
我们一前一后走回家,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又灭,谁都没说话。
快到家门口时,她忽然指着我手里剩下的半袋酸梅汤:“那是什么?”
“你真不知道吗?”我心想。
我捏紧袋子,有些鄙弃地转身就走:“不关你事。”
“黎辉,”她在身后喊我,“给我吧,有点渴。”
我把袋子塞给她,没回头,听见她在后面小声说“谢谢”,可那声音轻得像一阵风。
七.
后来我听说,杨晶那天把酸梅汤倒进了垃圾桶。
再后来,我路过糖水铺时,阿婆还会问:“今天不等那个小姑娘了?”
我摇摇头,买了杯绿豆沙,甜得发腻,没有酸梅汤的清爽。
八.
三班和二班的走廊隔着三个教室,我很少再见到杨晶。
偶尔在操场碰到,她和小桐手拉手笑着跑过,看见我时,眼神会躲开。
校门口的糖水铺还在,蓝布篷被风吹得哗哗响,酸梅汤的酸涩的香气飘得很远。
只是再也没有两个女生共着一只碗,用吸管碰出清脆的响,也没有人会在闷热的午后,帮另一个人别起汗湿的碎发。
杨晶后来偶尔会自己去买酸梅汤,阿婆说她总买一杯,坐在角落慢慢喝,喝完了,会盯着空碗看很久。
但她再也没和我说过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