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逊在文科方面的表现格外亮眼,冯淮准听闻后,眼底闪过一丝兴趣,决定亲自见见这个年轻人。大殿内,冯淮准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带着几分探究看向魏逊:“你这些独特的方法,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魏逊稍作沉吟,声音平静却透着笃定:“回禀大王,我父亲是位商人,他常带我随行,奔走于各国之间贩卖商品。耳濡目染之下,我对经济之事也算略知一二。”
冯淮准挑了挑眉,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有意思。那本王考考你几道政治题,如何?”
“请大王出题。”魏逊拱手回应,眼神毫不闪躲。
“好!”冯淮准轻拍桌案,嗓音低沉而有力,“第一题,若国库空虚,而你是皇上,你会如何应对?”
魏逊几乎没有迟疑,朗声答道:“节省开支,裁撤冗余的地方官职,同时鼓励农耕,减轻赋税,并适当削减军队规模以减少财政负担。”他的语气平稳,却透着自信。
冯淮准眼中划过一丝赞许,轻轻点头:“不错,这些法子确实可行。那么第二题——倘若国库充盈,资源过剩,又该如何处理?”
魏逊低头思索片刻,随后抬起头,目光清亮:“将多余资源分发给底层百姓,激励他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同时提高军饷,稳固军心。另外,需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防止他们借机敛财。”
冯淮准满意地抚掌一笑:“说得好!民心乃国之根本,贪腐则是动摇根基的大患。像你这样的人才,正是本王需要的栋梁。”他顿了顿,郑重说道,“魏逊,从今日起,你便是东郡初代丞相。望你尽心竭力,为本王分忧。”
“多谢大王厚恩!”魏逊深深鞠躬,神情间难掩激动。
冯淮准微笑着挥了挥手,随即转头对身旁的大将军吴业开口,语调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年的武举,本王要亲自监考。传令下去,即日起正式开启武举选拔,地点设在首都。”
消息很快传开,各地能人志士纷纷闻讯赶来,一时间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摩拳擦掌,有人跃跃欲试,还有人默默观察四周,暗自盘算。
第一位参赛者体格魁梧,面相刚毅,他向冯淮准抱拳行礼,朗声道:"在下王起峰,年方三十六,特来参赛。"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四周空气都在微微颤动。只见他一身短打劲装,肌肉虬结的手臂上布满练武之人的老茧,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习武之人的沉稳与自信。
冯淮准迈步登上比武台,手中握着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刀。他随手扔给王起峰一套铁盔甲和一面盾牌。然而,王起峰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坚定地说道:“我不需要盾牌,还请王上赐我一把刀。”冯淮准闻言,二话不说,便将旁边的一把沉重的大刀抛给了他。
武斗转瞬即至,气氛骤然紧张。王起峰抢占先机,手中大刀裹挟着凌厉劲风直劈而下,气势如虹。冯淮准神色自若,横刀于胸前,轻描淡写间便化解了这势大力沉的一击。
随即,冯淮准手腕一翻,刀锋顺势上挑,竟将王起峰压制在刀身上的力量巧妙弹开。他乘势而进,长刀在身前划出一道寒光凛冽的弧线。
王起峰顿感杀机四伏,急忙后撤一步。但他岂是易与之辈,当即挥刀迎击,在身前同样划出一道凌厉刀芒。双刀相击的刹那,竟迸溅出点点火星,映得两人面庞忽明忽暗。
冯淮准抬起手,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唇角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真诚而坚定:“恭喜你通过了第一阶段,现在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士兵的资格。那么,告诉我,你是否愿意继续走下去?”
王起峰几乎没有丝毫迟疑,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声音斩钉截铁:“继续!”他的话语如同誓言一般,掷地有声,回荡在空气中,彰显出不可动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