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罪司指挥大厅的光幕主屏上,一张张照片正被冷酷筛选剔除。照片上的主人翁是一位在国际先锋艺术领域享有鬼才之名的人物——幻象艺术大师“梵”(化名),其真实身份已被陆州从庞杂的金融与出入境记录中剥离出来:唐·梵克。
屏幕上锁定唐·梵克的影像资料极其有限。最清晰的一张,是在一场小型艺术论坛上,他身着黑色高领,鼻梁上架着一副巨大的、镜片如同磨砂液态汞般高度反光的特制墨镜,镜面完美反射着周围扭曲的光影,也无情地遮挡住他眼睛以上所有区域的面容。照片里,他那双露出的下半张脸堪称惨白精致,唇线紧绷,唇角微微下撇,带着一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冰冷疏离感。另一张模糊偷拍显示他出入私人场所时,墨镜几乎从未摘除。
“高度视觉依赖症状(HVDI)确认无误。”沈宥的声音低沉平稳,从心理档案评估角度插入,“创伤后过度代偿行为。墨镜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心理防御核心——隔绝一切可能被他人‘凝视评判’的目光,也隔绝自身向外界传递可能被解读为‘弱点’的情绪。对外界的光线波动极其敏感且异常不安。依赖结构光线条和逻辑化的稳定成像环境获取安全感。”
分析板上,他的资料快速罗列:
核心艺术流派:物理光学幻术艺术。
代表作(概念):“无限回廊”(镜面阵列)、“光棱囚笼”(可控折射空间)、 “海市蜃楼”(动态全息)。
技术核心:极其擅长利用光线折射、空间结构、材料物理特性组合叠加,制造超越人体自然感知极限的幻觉陷阱。
工作室(巢穴)位置:北山区“光影谷”地标性废弃光学工厂改造体。
安保等级:核心区域防御为唐·梵克亲自设计的超复合理念物理防御体系 —— 结合动态光谱迷宫屏障(高反光移动镜面系统)、智能声光联动应激陷阱、以及高强度非对称电磁干扰矩阵。非邀请,擅入者极易在多重感官干扰叠加中迷失,甚至触发物理防御。
“物理路径是死胡同。”周驰盯着那幢废弃工厂的3D结构图,不断模拟各种入侵路径上的光路变化,屏幕上的光学陷阱模型如同病毒般不断自我复制、变异,“每一块镜子都是活的!角度、光源环境、移动轨迹完全随机变化组合!进入者视角不到三米视线就被彻底折叠、扭曲!更别提那些暗藏在镜框后的全频段声波和微波激荡器!这就是个穿着科技外壳的克苏鲁迷宫!”他挠着乱糟糟的头发,有种想要用等离子切割刀直接熔穿地壳的暴躁。
“强攻风险超出阈值。”萧焱抱着手臂,轮廓坚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带着精密武器评估般的冷静,“高反光材料环境爆破,破片散射破坏力会指数级叠加。即使能突破外围,也无法预测目标在核心区域布设的终极陷阱形态。他很可能把整座工厂变成一个巨大的……自杀式幻像炸弹。”
陆州的个人终端上则快速滚过几行刺眼的记录:
唐·梵克童年经历确认:七岁时经历“金橡树画廊”特大火灾。官方通报:画廊主建筑及附属画库完全焚毁,伤亡名单中含其父母及……未寻获尸骸、推定遇难的六岁孪生妹妹唐·琳。
附加信息:火灾中唐·梵克严重烧伤(面部?未确认),被毁后转入福利院,后由无子嗣的欧洲富商领养。
心理评估旁注(非溯源司报告,来自非法医疗数据):童年创伤核心诱发因素为“未能保护妹妹导致的过度自责与生存负罪感”,以及自身毁容后的强烈自我封闭与社会排斥创伤。艺术作品核心投射主题:“消失的镜像”、“无法抵达的彼岸”、“被火焰扭曲的真实”。
“不是剽窃。”晏双的声音突然如冰刃刺入短暂的沉默,他指向《虚妄之宴》中被模糊扭曲的人形面孔,“这是补偿。将无法保护的同胞,投射在无尽的身份虚妄中……将司徒溟,这个夺取了他最后执念之物的商人,用他最擅长的‘视觉扭曲’,将对方的现实存在……变成了祭品。”他的指尖在《虚妄之宴》那空置的主位停留,“那个位置,属于他自己?还是……被他想象中‘剥夺’了存在的妹妹?”
真相的轮廓在浓雾中隐隐浮现——唐·梵克的执着可能不仅仅源于艺术剽窃的愤怒,更深层的驱动力,是一场被烈火扭曲了二十年的、寻找失落的“镜像自我”(妹妹)或者进行终极替代性复仇的残酷仪式。而司徒溟的死前恐惧,则源于他被强制拖入这场早已被设定好结局的、属于唐·梵克的视觉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