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吴家和林家两家人聚在一起吃饭。
吴建国提了几嘴即将到来的价格闯关的事:
吴建国林工,我这几天看报纸新闻,还问了一些生意的合伙人
他压低声音,有些神秘地说:
吴建国物价可能要放开了
餐桌上顿时安静下来,林家三人都有些震惊。
宋莹物价放开?那不是要涨价吗?
吴姗姗轻轻放下筷子,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吴姗姗宋阿姨说得对,但不全面
吴姗姗长期被压低的商品价格一旦放开,短期内肯定会大幅上涨
吴姗姗等涨到一定程度,国家就会下场干预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
吴姗姗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囤点日用品,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坏的东西
宋莹囤东西?那不是投机倒把吗?
看宋莹惊讶的模样,林栋哲解释:
林栋哲妈,这和投机倒把不一样
林栋哲这是应对政策变化的合理准备
林栋哲就像咱们过年前,要准备年货一样
林武峰一直没说话,他突然道:
林武峰物价上涨,钱在手里肯定会贬值
吴建国点点头,附和道:
吴建国所以,最好是买些保值的东西
话到这个地步,大家也都明白了。
林武峰谢谢了,老吴,姗姗
回去之后,林武峰就带着宋莹行动起来。
林栋哲放心不下,打电话告知了庄筱婷,不过此时向鹏飞也听到了一点风声,开始囤货。
三月初,一股比春潮更汹涌的热浪,席卷了大街小巷。
猪肉、蔬菜、豆制品、白糖……这些昔日凭票供应也难保证的紧俏货,如今放开了价格,确实一涨再涨。
到处排起了长龙,人们攥着钞票,眼神里满是抢购的急切。
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了抢购,抢购又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上涨,一种看不见的恶性循环像漩涡一样,把每个人都卷了进去。
吴姗姗爸,还好你让我提前囤了东西
物价的疯长,尽管是首都也不可避免。
这段时间,物价风波也吹进了学校。
正在读初三的吴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隔壁班有胆大的学生,从外面背回了廉价的明星贴画和手表手链,在教室里加价售卖。
有人用鸡蛋换贴纸,用旧物品换复习资料……一种小打小闹、自发形成的商品经济模式,像初春的藤蔓,在校园的角落里悄悄铺展。
吴军既然这样,那我岂不是也可以?
吴军越长大,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
所有科目里,他唯一喜欢的就是数学,他对数字很敏感,特别喜欢跟着吴建国做生意。
吴建国喜欢做生意可以,但书也必须读好
为此,吴军只能更加勤奋的读书。
但现在有机会送到他面前了,他当然不愿意放过。
他的启动资金,是攒下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在学校的时候,他仔细留意了同学们想要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教材。
趁着周末,吴军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各个书店和邮局的书刊门市部。
他谨慎地买下了几套不同的教材,像《数学题典》、《英语语法速成》这些,还有几本当时正流行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