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秋天,吴军上高三了,吴姗姗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吴姗姗爸!我考核都通过了!硕博连读!
吴姗姗的声音透过长途电话线,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与一丝电流的杂音:
吴姗姗导师说,我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吴建国握着听筒,连连点头,眼角的皱纹因着他的笑容而加深:
吴建国好
现在的吴姗姗很有出息,不仅去了北京,还要一口气读成博士,真真正正成了“别人家孩子”。
挂了电话后,吴建国回了房间,把自己的存款还有这些年买的黄金都拿出来。
女儿争气,儿子吴军现在也正在读高三,虽然成绩不如姐姐耀眼,但也不错。
因为喜欢做生意,他明确说了以后要留在广东读大学,算是守家待业。
吴建国要给姗姗在北京买套房啊
趁着现在房价还可以,吴建国得多为吴姗姗打算。
吃晚饭的时候,他在饭桌上把这个打算说了出来。
吴建国我打算给你姐在北京买套房
吴军正埋头吃饭,闻言抬起头,含糊地说:
吴军爸,你要给我姐在北京安家啊?
吴军那以后我去北京旅游,可有地方住了!
那语气里,满是少年人的单纯。
吴建国没接他的话茬,而是道:
吴建国你姐这一读,少说又是五六年
吴建国等她博士毕业,肯定就留在北京那了
吴建国不能让她一直住宿舍,或者去租那又小又贵的房子
吴建国有个自己的房子,她搞学问能安心些,将来工作也方便
吴建国咱们在深圳,毕竟隔得太远了
他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了,又把前几年买的黄金也卖了。
北京的房价他虽然不太了解,但想想也知道,不是深圳可以比的。
趁着国庆,吴建国瞒着吴姗姗,带着吴军坐火车去了北京。
他托人找了关系,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做建材生意的苏州老乡。
老乡倒是实在,知道他的需求,带他们去看了一套房子。
“三室一厅,八十平米,就在协和医院后面,走路过去不到十分钟。”老乡搓着手,笑呵呵的:“房主急着出国,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吴建国我们看一下
“当然没问题。”老乡一边带着他们看房子,一边喋喋不休地介绍着房子的优点。
吴建国看着也很满意,房子离协和近,采光好,安静。
他想象着,吴姗姗结束一天繁重的学业或临床工作,不用挤公交,不用住在逼仄的房子里,可以很快回到家,喝口热水,睡个安稳觉。
那三间房,一间给她当卧室,一间给她当书房,还有一间当客房或者杂物间都好。
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热。
吴建国签合同吧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办手续的过程繁琐得像一场战役,但吴建国乐此不彼。
他穿着单薄的外套,奔波在各个办事处。
房产交易所里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期盼。
吴建国有一个北京的房子,真好
他带过来的那些钱,即将变成一纸房契,一个写在女儿名下的、沉甸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