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剧到银幕》
新艺城的会议室里,黄百鸣把《开心鬼救鬼》的剧本推到龙黛希面前,指尖在“女主角”三个字上敲了敲:“黛希,这部戏的女主,我想让你来演。”
龙黛希手里的钢笔“啪嗒”掉在桌上,眼里满是诧异:“黄老板,您说什么?我是编剧啊。”
“我知道你是编剧,”黄百鸣笑得笃定,“但这个角色,我觉得你比谁都合适。”
剧本里的“阿静”是个温柔又勇敢的女老师,能和“开心鬼”沟通,既有书卷气,又有种通透的灵气。黄百鸣看着龙黛希:“你平时改剧本时,眼里的光和阿静一模一样。再说,你写的台词,自己演起来肯定最有感觉。”
龙黛希还是懵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名字:“可我听说,这个角色原定是张曼玉小姐……”
“她临时接了别的戏,档期撞了。”黄百鸣摆摆手,“这不是巧合,是缘分。试试吧,就当给自己放个假,换个角度看电影。”
她看着剧本上“阿静”的台词,忽然想起自己写这段时,心里想的就是“温柔也能有力量”。犹豫片刻,她点了点头:“好,我试试。”
消息在新艺城传开时,同事们都炸开了锅。有人说“龙编剧这是要文武双全啊”,有人偷偷打赌“她演哭戏会不会真哭”,只有龙黛希自己知道,心里那点忐忑里,藏着一丝隐秘的期待——就像写剧本时总好奇演员会怎么演绎,现在终于有机会,自己站到镜头前试试。
拍摄时,她比写剧本时更较真。哭戏前会自己躲在角落酝酿情绪,笑戏时总想起周星霞说的“要笑得像吃了糖”,连走路的姿势都对着镜子练——她不想让人觉得,编剧跨界演戏就是“玩票”。
有场戏是阿静对着空气和“开心鬼”对话,既要演出害怕,又要藏着善意。导演喊“开始”,龙黛希看着空荡荡的镜头,忽然想起周星驰以前演“林雄”时,对着道具自言自语的认真。她定了定神,眼里慢慢泛起光,把那句“你别怕,我不赶你走”说得又轻又暖。
“卡!完美!”导演拍着手叫好,“黛希,你这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龙黛希红了脸,心里却松了口气——原来站在镜头前,和坐在书桌后,那种“让角色活过来”的快乐,是相通的。
而此时的周星驰,正埋在《义胆群英》的片场里,打戏一场接一场,连看报纸的时间都没有。偶尔从助理嘴里听到“龙编剧好像去拍戏了”,也只当是客串个小角色,没太在意——在他心里,她永远是那个拿着剧本改批注的龙黛希,安静又有力量。
《开心鬼救鬼》上映时,周星驰刚拍完夜戏,累得只想瘫倒。助理硬拉着他去影院:“哥,这部戏评价超好,女主角是龙编剧!”
他愣了愣,睡意瞬间没了。
黑暗的影院里,当龙黛希饰演的阿静出现在银幕上时,周星驰的呼吸都放轻了。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站在阳光下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像春风拂过湖面,漾得人心头发痒。哭戏时,她没嚎啕大哭,只是红着眼眶掉眼泪,却比任何激烈的情绪都让人揪心。
“她演得真好啊……”他听见旁边的观众小声说,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说不清的骄傲,像看到自己藏了很久的宝贝,终于被所有人看见。
电影落幕时,片尾字幕打出“龙黛希 饰 阿静”,周星驰坐在原位没动,直到灯光亮起才慢慢站起来。他掏出传呼机,想发消息说“你演得超棒”,却又觉得这五个字太轻,根本装不下心里翻涌的情绪。
几个月后,金像奖颁奖礼上,当颁奖嘉宾念出“最佳新人女主角——龙黛希《开心鬼救鬼》”时,周星驰坐在台下,比自己拿奖时更紧张。
龙黛希穿着米白色长裙走上台,胸前别着那枚星星胸针。聚光灯下,她的笑还是那么暖,眼里的光比任何时候都亮:“谢谢黄老板给我这个机会……其实我还是个编剧,以后也会继续写剧本,因为我知道,好故事永远值得被看见。”
台下掌声雷动,周星驰用力拍着手,眼眶有点热。他忽然懂了,为什么她的笑总能让人觉得暖——那不是刻意的温柔,是心里装着光,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日子照得亮堂堂的。
散场后,他在后台堵住她,手里捏着个奖杯形状的钥匙扣,傻愣愣地说:“恭喜你……比我演得好。”
龙黛希笑着接过钥匙扣,胸针上的星星在灯光下闪着光:“下次,我们合作一部戏吧,我写,你演。”
“好!”周星驰用力点头,眼里的光,和她胸前的星星一样亮。
原来有些人,不管站在哪个角落,都能自带光芒。而他最幸运的是,早在那束光被所有人看见之前,就已经悄悄被它照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