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月中旬,大学军训。
沈知遥被晒成小麦色,相机挂在脖子上,像一条不会出汗的项链。
傍晚解散,她踩着夕阳去校后门找林屿——
他租了间十平米的地下室,月租 600,窗户贴着地面,每天路过只能看见行人的脚。
屋里没空调,一台旧风扇摇头晃脑,吹出的风比室温还热。
沈知遥把军训帽当扇子,给他看相机里新生方阵的“鲸形”队列:
“教官骂我胡闹,可照片洗出来,他偷偷要了一张。”
林屿笑,左手拿毛巾替她擦汗,右手藏在身后。
半晌,他伸出右手——掌心多了一枚小小的心率贴片,
LED 灯珠闪着蓝红光,像袖珍灯塔。
“兼职做的,”他说,“把心跳变成光,送给你。”
2
贴片用蓝牙连手机,App 叫“Whale Beat”。
只要林屿心跳超过 100,沈知遥手机就收到一条推送:
【鲸跃警报——有人想你。】
军训第七天,夜里十点,警报响起:
心率 120。
沈知遥跑到地下室,门没锁,林屿趴在桌前睡着,
左手还攥着铅笔,纸上是未完工的海报——
《长夜灯绳》主题:
“在地面之下,也要把光递给对方。”
她蹲下去,把心率贴片贴回他胸口,
蓝光闪了两下,像在说梦话。
3
十月,林屿接了他的第一单商业海报——
南城海洋馆“夜潜”活动,预算低得可怜,要求却多:
“要鲸、要光、要浪漫,还要省钱。”
他买了十米光纤、一卷钓鱼线、三百个折纸鲸,
连续三晚熬夜,把光纤穿进折纸鲸腹部,
吊在天花板,通电后,整条走廊变成发光鲸群。
开展那天,沈知遥带着相机去拍现场,
一个小女孩指着天花板问:
“哥哥,鲸为什么会发光?”
林屿蹲下来,左手比成鲸鱼游弋:
“因为它们在替深海谈恋爱。”
一句话,被海洋馆官博转发,海报出圈,
林屿收到第二单、第三单……
夜里,他把头埋在沈知遥肩窝,声音闷:
“原来左手也能养得起梦想。”
4
十一月,沈知遥参加学校“48 小时影像大赛”。
主题抽签——《缺席》。
她拉着林屿回母校,去那间停电的礼堂。
舞台灯全亮,亮得刺眼,
她却让林屿把总闸拉掉——
瞬间漆黑,只剩应急灯“哒哒”闪。
沈知遥架好相机,打开手持 LED,
在舞台中央用光写字:
“光在,你就在。”
写完,她关掉 LED,礼堂再次陷入黑暗。
相机长时间曝光,记录下一行发光却看不见的字。
成片出炉,评委全票通过,一等奖。
颁奖那天,有人问:
“为什么用‘缺席’做主题,却写了‘在’?”
沈知遥举了举相机:
“缺席的是灯光,不是你。”
5
十二月,林屿的地下室涨房租。
房东把租金从 600 涨到 1000,
理由是“地铁口要通了”。
林屿算了一下存款,摇头,
连夜找房子,最后租到城郊楼顶的简易房——
铁皮屋顶,冬冷夏热,月租 400。
搬家那天,沈知遥陪他坐末班公交,
拎着心率贴片、光纤鲸、一箱速写本。
铁皮房门口,林屿用左手掏出钥匙,
右手却抬不起来——
连日赶稿,肌腱旧伤复发,肿得像面包。
沈知遥把钥匙接过来,开了门,
屋里只有一张床、一盏裸灯。
她掏出一卷彩色小灯串,
沿着铁皮屋顶边缘绕一圈,
通电后,整间屋子变成发光的鲸腹。
林屿站在灯下,仰头看,
眼眶被彩色灯珠映得透亮。
6
冬至夜,南城罕见地下起冰粒,
砸在铁皮屋顶,噼啪作响。
沈知遥带来电磁炉、小锅、一包速冻饺子。
饺子煮开,水汽爬上屋顶,像雾。
林屿用左手夹饺子,右手藏在兜里,
沈知遥逼他拿出来——
掌心握着一枚易拉罐拉环,
边缘磨得圆润,内圈刻着“LY 2018.12.21”。
“买不起戒指,”他笑,“先欠着。”
沈知遥把拉环套在左手无名指,
大小刚好。
冰粒声、饺子香、灯串的彩光,
一起裹住十平米的鲸腹。
7
寒假前,沈知遥收到一份实习 offer——
北京,知名图片社,为期四个月。
她犹豫了一路,
直到跨年夜,才在铁皮屋顶告诉林屿。
林屿正把光纤鲸挂在门口当风铃,
闻言,手一顿,光纤线缠住指尖。
“去吧,”他说,“鲸也要去更大的海。”
沈知遥鼻尖发红:“太远,我怕……”
林屿用左手捧住她的脸,
右手腕肿着,却仍努力抬起,
指尖碰到她睫毛:
“等我左手会发光,就回来娶你的影子。”
8
出发那天,林屿没进站。
他站在安检外,左手高举,
比成相机取景框,
对着沈知遥的背影,
无声地按下“快门”。
列车启动,沈知遥收到推送——
Whale Beat:心率 130。
她回头,隔着玻璃,
林屿用嘴型说:
“咔嚓。”
9
北京比南城冷,风干得像纸。
沈知遥住在地下室,
和当年的林屿一样,
窗户贴着地面,每天看见行人的脚。
夜里,她摊开速写本,
把今天拍的照片打印成小贴纸,
一页页贴成鲸的形状。
鲸的尾巴,她留空白,
等林屿寄来下一幅画。
10
二月中旬,林屿发来快递。
纸箱里装着 30 张明信片,
每张正面是一幅左手速写,
背面写日期、气温、一句话:
【1 月 15 日,-3℃,铁皮房漏风,想你。】
【1 月 20 日,-6℃,光纤鲸被风吹断,想你。】
最后一张,没有画,只有一句话:
【2 月 14 日,0℃,心跳贴片只剩一盏灯,也给你。】
11
三月,北京的第一场沙尘暴。
沈知遥加班到凌晨,
回地下室发现门缝被沙尘堵得严严实实。
她弯腰扒拉,
却扒出一只纸箱——
林屿寄来的,
箱盖上写着:
“长夜灯绳,请拉一下。”
她打开,里面是一盏 DIY 月亮灯:
用旧篮球糊纸,内壁涂成鲸蓝色,
灯芯是心率贴片改造的冷光源。
拉下开关,月亮灯亮起,
内壁投影一行字:
“鲸跃警报——有人想你,已持续 90 天。”
12
四月,南城木棉花开。
林屿的铁皮房拆迁,
他拿到微薄补偿,
租了间朝南的小单室,
窗户能装下整片夕阳。
搬家那天,他把灰围巾洗好,
挂在阳台,
鲸鱼挂件迎着风转圈,
像在说:
“等我。”
13
五一小长假,沈知遥提前回南城。
她没告诉林屿,
而是带着相机、月亮灯、
和一本贴满照片的鲸形速写本。
傍晚,她站在林屿新租的楼下,
拉亮月亮灯,
举高,对着三楼窗户。
十秒后,窗户被推开——
林屿左手撑着窗框,右手裹着新纱布,
看见月亮灯,愣住,
然后笑了,笑得比木棉还艳。
14
夜里,两人并肩坐在阳台。
沈知遥把速写本最后一页空白贴上照片——
北京沙尘暴里,月亮灯亮起的瞬间。
她在照片下写:
【长夜灯绳,我拉到了,你呢?】
林屿用左手撕下那张照片,
翻过去,在背面画了一条直线,
直线尽头,是一只发光的小鲸。
他把照片重新贴回去,
轻声说:
“直线走完,鲸落灯起,
我回来了。”
15
沈知遥在日记本上写:
【2019 年 5 月 1 日,晴。
鲸从北境游回,影子完整无缺。
左手发光,右手正愈合。
PS:月亮灯挂在阳台,
每晚 22:30 自动亮,
像有人替他说:
‘我爱你,比心跳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