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箐天有雨(给他们做的小说)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电影同人 

雨织年轮,竹记余生

箐天有雨(给他们做的小说)

处暑的雨裹着桂花香,漫过"箐雨轩"后院的青石板。林雨嘉蹲在那丛最古老的"箐天竹"前,指尖抚过竹身上层层叠叠的刻痕——最深处的"箐"与"嘉"已经被岁月磨成浅沟,却在雨水中泛着温润的光,像浸了百年的玉。竹根处新抽的幼苗上,她的孙女用红绳系了片银杏叶,叶尖的缺口与高箐鸿那支银画笔的弧度完美重合,风过时,叶影在竹身投下细碎的晃,像在续写未完的信。

展厅的中央展柜里,躺着个檀木盒,是去年从北方美院的老画室墙里发现的。盒内铺着褪色的蓝布,裹着两叠信笺:左边是高箐鸿的,纸页边缘带着松节油的黄痕,字迹从少年的凌厉渐至中年的颤抖,最后几封的笔画歪扭如风中竹;右边是刘雨嘉的,用的始终是美术楼后梧桐树下捡的稿纸,晚年的字迹里混着银粉,是她磨了高箐鸿那支画笔的碎屑调成的墨。

"奶奶,'青竹奖'的孩子们要听'雨色密码'的故事。"十岁的林念箐捧着本彩绘版《箐天有雨》跑进来,书的封面上,雨丝在竹林间织成"爱"字的轮廓,"最小的朵朵问,为什么高爷爷的画里总留着角落?"

林雨嘉接过书时,指腹在"角落"两个字上顿了顿。她想起二十年前修复高箐鸿的《雨季》时,在画框夹层发现的小纸条,是他用铅笔写的:"留个角落给嘉嘉补,她的暖黄能照亮雨雾"。当时修复液滴在纸条上,晕开的墨迹里竟显露出层叠的痕迹,是他反复描摹的"等你",像竹节在土里悄悄生长的纹。

雨停的时候,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在地板上投下竹风铃的影子。孩子们举着调色盘围过来,钴蓝与钛白在瓷盘里晕开,最胆大的男孩滴了滴桂花蜜,说"这是甜的箐天雨"。林雨嘉看着那抹浅青,突然想起奶奶的日记:"1965年秋分,他种的竹第一次开花,我收了花籽拌在颜料里,画的竹从此不会枯"。

午后的雨又开始下了,这次带着江南特有的缠绵。林雨嘉带着孩子们走进竹林深处的"时光邮筒"——那是用高箐鸿和刘雨嘉当年埋信的铁皮盒改造的,筒身缠满了南北竹林的老竹篾,投递口的形状是片并蒂竹叶。孩子们把写给"雨和竹"的信投进去,最薄的那封是朵朵的,纸上画着个穿白衬衫的叔叔,手里的画笔正往下掉银粉,说"这样刘奶奶就能接住了"。

邮筒底部的暗格里,藏着林雨嘉去年发现的秘密:一叠泛黄的画展门票,日期从1946年到1980年,每张背面都有刘雨嘉的小字,记着当天的雨势和竹影。最新的那张是1980年深秋的,她用红笔圈了个角落,写着"今天的阳光像他衬衫的颜色,竹影在画上补了他的签名"。

暮色漫过竹林时,林念箐突然指着竹梢喊:"彩虹!"雨雾中,七色光带横跨在"箐雨轩"的穹顶,将南北竹林连在一起。林雨嘉想起奶奶临终前的话:"他说雨和竹会结婚,彩虹是他们的花轿",当时她以为是老人的呓语,此刻看着彩虹与竹影交织的光,突然懂了——那些未说的誓言,未行的仪式,早被时光用最温柔的方式补全。

孩子们举着画跑过,颜料滴在青石板上,晕出片浅青,像刘雨嘉当年调砸的第一碗"雨后青竹"。林雨嘉弯腰拾起片被雨打落的竹叶,叶面上的纹路竟与高箐鸿速写本里的竹节图一模一样,只是多了几处虫蛀的小孔,像他故意留下的呼吸口。

回到展厅时,助手指着电子屏上的留言:"有位老人说,1942年在北方见过高先生,他总在画里藏桂花,说要寄给南方的雨"。林雨嘉点开附带的照片,是张褪色的老画,画的是北方的雪夜,雪地里却有株开花的竹,花瓣里藏着个极小的"雨"字。

夜深时,雨还在下,竹风铃的轻响混着孩子们的梦话。林雨嘉坐在檀木盒前,将新发现的信笺放进盒内——是她孙女画的全家福,雨里的竹林深处,三个牵手的影子被竹影拉长,最前面的小孩举着片带缺口的竹叶,说"这是高爷爷的画笔变的"。

她忽然明白,"意难平"从不是遗憾的注脚,而是时光埋下的种子。高箐鸿的画笔碎成银粉,却在刘雨嘉的颜料里永远发亮;刘雨嘉的等待熬成岁月,却在竹林的年轮里长成永恒。那些未寄出的信,未赴的约,未说的爱,早被雨织成年轮,被竹记成余生,在每个下雨的日子里轻轻呼吸,像在说:

"我们从未离开,只是变成了让彼此安心的模样。"

雨敲在玻璃穹顶的声音渐轻,像首曲子走向尾声。林雨嘉最后看了眼檀木盒,月光透过雨雾落在信笺上,高箐鸿与刘雨嘉的字迹在光里渐渐重叠,终成一个"家"字,笔画间的银粉与桂花痕混在一起,像百年岁月酿的酒,苦里带着回甘。

窗外的"箐天竹"还在悄悄生长,竹节上的刻痕又深了一分。这或许就是"箐天有雨"的最终答案:爱不是非要并肩看晴天,而是愿意化作彼此的雨与竹,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浸润,让每个孤单的角落,都长出温暖的年轮。

而那场下了百年的雨,终将在时光里酿成甘甜,落在每个相信爱的人掌心,说:

"所有等待,都不会被辜负。"

上一章 雨作邮差,竹为信纸 箐天有雨(给他们做的小说)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雨浸竹魂,岁月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