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罪纹解剖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国庆  原创国庆新征文     

转换战场(下)

罪纹解剖

雨过天晴的京州迎来了罕见的双彩虹。阳光透过云层,照亮了祁家客厅里正在进行的“家庭会议”。

  颜如玉把一杯茶放在祁同伟面前:“所以你决定申请调岗?”

  祁同伟点头,把调岗申请草稿推给妻子看:“培训中心主任,负责新警培训和市民安全教育。工作时间稳定,压力小很多。”

  颜如玉浏览着申请书,眼神复杂:“你真的舍得一线工作?”

  “相比舍不得一线,我更舍不得错过孩子们成长。”祁同伟看向正在地毯上研究彩虹形成原理的龙凤胎,“特别是他们需要特殊引导的时候。”

  慕言突然抬头:“爸爸心里有小小的哭声,为了警服。”

  思延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职业认同感与个人身份紧密相连,突然割裂可能导致存在性焦虑。”

  祁同伟苦笑:“被你们看穿了。但培训工作也很重要,不是吗?”

  “犯罪预防优于犯罪打击,”思延引用父亲书里的话,“培训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慕言爬到父亲腿上:“爸爸的警服说,它不怕改变,因为保护的方式有很多种。”

  祁同伟抱紧女儿,眼眶微热。

  ——————

  调岗批准得很快。一周后,祁同伟脱下穿了十年的刑警队制服,换上了培训中心的西装。镜子前,他有些不自在地调整领带。

  “爸爸像变了个人。”慕言小声说。

  思延观察着:“服装改变影响心理状态,但核心身份认同不变。”

  颜如玉为丈夫整理衣领:“很帅。培训工作能影响更多人,记得吗?”

  祁同伟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培训中心的工作确实不同。没有紧急呼叫,没有罪案现场,有的是课程表、教案和一群朝气蓬勃的警校实习生。

  但祁同伟很快发现了新问题——培训教材陈旧,案例过时,教学方法单一。

  “为什么还在教2005年的银行抢劫案案例?”回家后他忍不住抱怨,“犯罪模式早就进化了!”

  思延正在拆解旧闹钟,头也不抬:“知识更新速度落后于犯罪进化速度,效率低下。”

  慕言用彩泥捏着小人:“课本们很无聊,想听新故事。”

  祁同伟若有所思。

  第二天,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带孩子们去培训中心。

  “这符合规定吗?”颜如玉有些担心。

  “家庭教育日,特殊申请通过了。”祁同伟神秘地笑笑,“再说,我们需要新鲜视角。”

  培训教室里,二十多名警校生正襟危坐,看着讲台上的刑警传奇和他身边两个三岁孩子,面面相觑。

  “今天我们来讨论风险环境下的快速决策,”祁同伟开场,“首先,思延,你来看这个银行平面图,指出所有安全漏洞。”

  思延迈着小短腿走到投影前,拿起教鞭:“入口旋转门设计过时,无法有效延迟入侵。监控摄像头存在12处盲区,最重要的是金库通风系统直通地下停车场,极易被利用。”

  学生们目瞪口呆。一个胆大的问:“小朋友,你怎么知道这些?”

  思延淡定回答:“基础安全设计原则与犯罪心理学模式分析。”

  祁同伟接着说:“现在,慕言,请你听一下这个抢劫现场的录音,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

  录音是模糊的争吵声和噪音。学生们努力分辨却听不清内容。

  慕言听了一会儿,说:“拿枪的人很害怕,手在抖。柜台下面的阿姨在偷偷按警报,但她的心跳声太大了,被坏人听到了。”

  她补充细节:“外面有摩托车引擎空转声,应该是接应的。还有...收款机里最新一张钞票编号是JX73549201。”

  教室里一片寂静。祁同伟微笑:“验证一下。”

  技术人员迅速调取案件记录——完全正确,连钞票编号都吻合。那起三年前的案子就是因为这张钞票最终破了案。

  学生们炸开了锅:“这不可能!”“神童啊!”“怎么做到的?”

  祁同伟抬手示意安静:“不是神通,是极端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而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如何培养这种敏锐。”

  他让思延和慕言参与到各种训练中。思延指出模拟场景中的细节漏洞,慕言则通过录音和视频捕捉情绪线索。孩子们的本能反应和独特视角,给这些未来警察上了震撼一课。

  下课後,一个女学生蹲下来问慕言:“你是怎么听见心跳声的?”

  慕言歪着头:“不是用耳朵听,是用这里。”她指着胸口。

  男学生问思延:“那些安全漏洞,你是背下来的吗?”

  思延摇头:“模式识别。万物皆有规律。”

  回家的车上,祁同伟异常兴奋:“你们看到了吗?那些学生的眼神!他们第一次真正思考什么是‘观察’和‘感知’!”

  颜如玉听完讲述,既骄傲又担忧:“但这样公开孩子们的能力,真的好吗?”

  “我没有强调超自然部分,”祁同伟解释,“我把它包装成可训练的技能——极致观察力和情绪感知力。这在警务工作中确实至关重要。”

  ——————

  几天后,祁同伟接到特殊任务——为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做安全培训。他自然带上了思延和慕言。

  培训中,思延指出幼儿园游乐设施17处安全隐患,慕言则感知到厨房冰箱即将故障和一位老师怀孕的早期迹象(后来证实属实)。

  李园长激动地握住祁同伟的手:“祁主任,请务必让您的孩子常来指导!”

  消息传开,祁同伟的培训课程变得一位难求。他开发出全新的教学方法——「童眼视角训练」,让成人重新学习如何观察世界。

  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次高级警官培训中,一个skeptical的老刑警故意刁难:“小朋友,你说你能通过照片看出谎言,那看看这张呢?”

  他出示一张同事的正常生活照。慕言看了一会儿,轻声说:“这个叔叔胃很疼,但他笑着。他的狗昨天死了,但他假装没事。”

  老刑警脸色骤变——照片中的同事确实长期胃病,爱犬昨日意外死亡,但这些事极少人知道。

  另一次,思延在分析银行安保系统时,无意中指出了一个尚未公开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大惊失色,差点引发恐慌。

  祁同伟开始意识到,孩子们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

  那天晚上,他郑重地对孩子们说:“我们需要制定规则了。”

  思延点头:“信息释放需要风险评估。”

  慕言小声说:“有时候知道太多,会让别人不舒服。”

  于是祁家有了新家规:

  1.公共场合能力使用需父母同意

  2.不透露私人信息和未公开案件细节

  3.优先用能力帮助他人,而非表现自己

  规则用图画形式贴在儿童房里,思延和慕言认真遵守。

  ——————

  转折点在一个周六的培训开放日。市民们参加安全讲座,思延和慕言作为“小助手”参与儿童安全环节。

  一个母亲突然晕倒在场馆角落,人群骚动。工作人员正要叫救护车,慕言却拉着爸爸的手:“阿姨不是生病,是她的项链在咬她。”

  祁同伟一愣:“什么?”

  思延已经跑过去,仔细观察后说:“项链辐射超标!立即隔离!”

  果然,那是一条朋友赠送的“能量石”项链,实际上含有超标的放射性物质。这位母亲长期佩戴,已经出现辐射病症状。

  事件引发媒体关注,但祁同伟婉拒了所有采访:“只是孩子运气好猜中了。”

  然而,当晚他接到一个神秘电话。

  “祁主任,我们是国家特殊人才计划办公室,了解到您的孩子可能具有非凡天赋...”

  祁同伟心中警铃大作:“抱歉,他们只是普通孩子,比较敏感而已。”

  挂掉电话,他与颜如玉面色凝重。

  “该来的还是来了。”颜如玉叹息。

  祁同伟沉思良久,突然说:“也许...我们应该主动一点。”

  他联系了大学时的心理学教授,现在研究超常儿童发展的专家。经过一系列评估,专家给出建议:

  “他们的能力是真实的,但需要科学引导。建议定期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保持正常童年生活。”

  于是,祁家有了新routine——每周一次“特别课程”,由专家指导孩子们理解和使用自己的能力;同时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普通社交。

  一天晚上,慕言在睡前问:“爸爸妈妈,我们奇怪吗?”

  颜如玉亲吻女儿的额头:“不,你们是独一无二的。”

  思延在上铺说:“统计学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是更唯一一点。”

  祁同伟笑了:“睡吧,明天带你们去真正的游乐场,不找安全隐患的那种。”

  “保证?”慕言伸出小指。“保证。”祁同伟勾住她的小指。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儿童房里。两个特别的孩子,一对用心良苦的父母,在这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庭里,寻找着属于他们的平衡点。

  而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上一章 转换战场(上) 罪纹解剖最新章节 下一章 意外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