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的日子清寂而规律,晨钟暮鼓间,魏婴总能把蓝家家规背得字正腔圆。这日午后,他坐在雅室窗前,手里捏着块蓝曦臣给的茯苓饼,小奶音一句接一句地飘出:“……第三百七十六条,禁踏菜园;第三百七十七条,禁折花木;第三百七十八条,禁喂灵犬……”
蓝启仁端着茶杯,正欲推门而入,听到这声音便顿住了脚步。窗纸上映着小小的身影,背脊挺得笔直,吐字清晰,竟是从第一条背到了最后一条,整整三千条,一字不差。
他眉头微蹙,眼底却掠过一丝讶异。便是蓝氏子弟,能如此流畅背完家规的也寥寥无几,更别说这孩子才一岁半,还是外姓孩童。
“阿婴,在背什么呢?”江厌离提着食盒走进来,刚炖好的莲藕排骨汤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快趁热喝。”
魏婴立刻停了嘴,小脸上露出软软的笑意,像块被暖阳晒化的小蛋糕:“阿姐!”他跑过去,小短腿迈得飞快,仰着小脸要抱。
江厌离笑着抱起他,把食盒放在桌上:“刚炖好的,给你补补身子。”她盛了一小碗,吹凉了才递到魏婴手里。
魏婴捧着小碗,小口小口地喝着,藕香混着肉香在舌尖散开,暖得他眼睛都眯了起来。江厌离坐在一旁,轻轻给他擦着嘴角的汤汁,柔声道:“听说你把蓝家家规都背下来了?真厉害。”
“嗯。”魏婴点点头,小勺子在碗里搅了搅,“不难。”
这话说得坦诚,却让门外的蓝启仁又是一怔。不难?当年蓝曦臣背到两百条就犯难,蓝忘机更是被罚抄了十遍才记全……
正想着,雅室门被推开,江澄探头进来,看到魏婴在喝汤,立刻跑过来:“我也要!”
“给。”魏婴把自己的碗递过去,小脸还沾着点汤汁,像只偷喝了蜜的小猫。
江澄却没接汤碗,反而盯着魏婴的脸看了看——上次咬的牙印早就消了,他忽然伸手,轻轻戳了戳那软乎乎的脸颊,嘟囔道:“还是软的。”
魏婴被戳得缩了缩脖子,却没躲,只是小声说:“阿澄也要喝汤吗?”
江厌离笑着又盛了一碗给江澄,看着两个弟弟相处和睦,眼底满是温柔。
傍晚时分,魏婴跟着众人去后山散步,远远看到一只小狐狸被兽夹伤了腿,正蜷缩在草丛里呜咽。他悄悄跑过去,蓝曦臣怕他受伤,连忙跟了上来。
“它流血了。”魏婴蹲下身,看着小狐狸血肉模糊的腿,小眉头皱了起来。他没动用灵力,只是悄悄咬破指尖,挤出一滴血,滴在伤口上。
金光闪过,小狐狸的伤口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了,它蹭了蹭魏婴的手心,摇着尾巴跑开了。
蓝曦臣惊讶地看着他:“魏婴弟弟,你的血……”
魏婴把手藏到身后,小声说:“阿娘说,我的血能让小动物快点好起来。”他没说这是体质的缘故,更没提灵力——他不想太惹眼。
蓝曦臣看着他认真的小脸,那布丁似的脸颊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心里忽然软得一塌糊涂。他轻轻摸了摸魏婴的头:“魏婴弟弟真善良。”
魏婴抬起头,撞进蓝曦臣温润的眼眸里,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把脸埋进他怀里:“曦臣哥哥……”
蓝曦臣失笑,轻轻拍着他的背,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蓝启仁,只见自家叔父正望着这边,嘴角似乎噙着一丝极淡的笑意。
云深不知处的月光清冷,却照得人心头暖和。魏婴躺在床榻上,怀里抱着随便化成的灵犬,听着窗外的竹涛声,想起白日里的莲藕排骨汤,想起江澄戳他脸颊的力道,想起蓝曦臣温柔的手掌……
他悄悄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那里好像还留着阿姐的温度,阿澄的力道,还有曦臣哥哥的暖意。
三千条家规背得再熟,也抵不过这些细碎的温柔。
魏无羡眨了眨眼,把小脸埋进灵犬的绒毛里,嘴角偷偷扬起一个软软的弧度。
在这里,好像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