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北京国家天文台地下会议室。
俞辰的发现报告被盖上"绝密"红印。椭圆会议桌旁坐着十二位国内顶尖天体物理学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末席三位身着深色西装的男子——他们像三尊雕像般纹丝不动,与学术界的随意氛围格格不入。
"俞博士,请再描述一次信号的多普勒特征。"首席科学家周明哲推着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这位六十岁的射电天文学泰斗已经连续审阅数据48小时。
俞辰调整全息投影仪,天鹅座方向的星图在会议桌上空旋转。他刻意避开那三个陌生人的方向,却仍能感受到其中那个右眉带疤的男子正用某种仪器扫描自己。
"信号红移值0.000214,对应距离约1400光年。"俞辰指向投影中的某个坐标,"最异常的是它的频域特征——"他调出一组对比图,"普通脉冲星的频散曲线是平滑的,而这个信号..."
投影切换成三维频谱,现场响起一片吸气声。那些精确排列的光点组成的分形结构,明显带有智能设计的痕迹。
伤疤男突然开口:"你认为发射源是技术文明的概率有多大?"他的声音像是砂纸摩擦,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俞辰注意到他左手小指缺了最末一节。
"根据德雷克方程修订版..."俞辰的印记突然发烫,一股陌生的警觉涌上心头。这些人不是学者,他们身上有枪油和硝烟的味道。
"直接说结论。"伤疤男打断他。
俞辰深吸一口气:"99.7%的可能性是技术信号。"会议室一片死寂,只有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
周教授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颤抖着掏出手帕擦嘴,雪白的手帕上立刻洇开鲜红。"抱...抱歉,老毛病了。"
会议提前结束。当其他人陆续离开后,伤疤男拦住了俞辰:"莫铮,国家安全局特别行动处。"他亮出的证件上烫金国徽闪着冷光,"九层B区7号会议室,二十分钟后。"
保密会议室的门是铅灰色的,厚度足有二十厘米。莫铮将俞辰的手机和智能手表放进门边的法拉第笼,房间顿时陷入诡异的寂静。
"1953年云南天文台,1977年新疆观测站,1999年西藏羊八井。"莫铮在平板电脑上调出三份泛黄的文件扫描件,"每次间隔22年,正好是天琴座α星与地球磁极的特定对准周期。"
俞辰的瞳孔收缩——那些文件上的波形图,与他发现的信号几乎一模一样。
"你们早就知道..."
"知道的不止我们。"莫铮调出全球地图,37个红点分布在各大陆,"七十年来类似的案例,接收者都出现了..."他的目光落在俞辰刻意遮掩的左腕。
平板显示出一组医学影像,不同人种的手腕横切面都显示皮下有微小的三角形异物,散发着诡异的蓝光。
"我们叫它'星标'。"莫铮的助手突然开口。这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女子第一次说话,声音却异常苍老,"90%的标记者在三个月内失踪,剩下的..."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俞辰,"成为了珍贵的研究对象。"
俞辰的印记突然剧烈灼烧,一股信息流如洪水般涌入——贵州深山中某个坐标在意识中闪烁,伴随着强烈的召唤感。他咬紧牙关才没叫出声,冷汗已经浸透衬衫。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勉强站起来,却看见莫铮的助手悄悄按下了桌下的隐蔽按钮。会议室的门锁发出轻微的电子音。
莫铮露出今晚第一个笑容,却让人不寒而栗:"俞博士,你以为我们为什么能这么快从北京赶到贵州?"他拉开西装内袋,取出的不是枪,而是一个刻满奇怪符号的金属盒,"从你第一次接触信号起,第七站点就已经苏醒了。"
就在这时,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基地。莫铮的通讯器传来急促的报告:"处长!贵州S4区出现能量峰值!读数超过..."
所有灯光同时熄灭。在应急照明启动前的三秒黑暗里,俞辰看见自己腕间的星标爆发出耀眼的蓝光,在墙上投射出一幅陌生的星图——七个光点组成的图案,与贵州山脉的轮廓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