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涯这是我刷视频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写这里吧
夕涯(笑)感觉我逃不出嘉靖朝了,这一篇也是嘉靖的时代背景
夕涯会沿用规则怪谈的称呼,可以当番外看
夕涯话不多说,拉线!
———分界线———
“老师。”我的学生小张对我行了个礼,随后在我桌子对面坐下。我轻轻点头,抿了一口茶:“有什么事,快说吧,老师家里,不用见外的。”小张认真地盯着我:“那个人,他今天提出的主意简直太荒唐了,老师您为什么不反对?”我轻轻一笑:“小张啊,老师今天的地位,全是首辅大人给的,况且老师的官职,也不足以反驳他啊,要讲规矩嘛。”“可是老师。”小张的语调中透出一丝怒意,“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个人如此误国误民,天亦厌之!况且,外边的议论声……学生不忍老师声名受损啊。”
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拿起茶杯又啜了一口,抬眼观察着小张的表情。他的目光是如此锐利,似乎是恨透了我的不作为。我忍俊不禁:“小张,你让老师想起了一个人。”我将他拉入后堂,悄悄讲了一个故事……
“叛生于附,阶未尝附公,何得言叛?”
少年人清清朗朗的嗓音回荡在记忆里。我还记得,当年也是有一个人,也是当朝首辅,他作威作福,权势滔天。那个少年初入翰林,不畏、也不懂权势的可怕。少年和那个人当面对质,把他堵得哑口无言。他恼羞成怒,说少年背叛他,然而,少年未曾依附于他。他想毁了那少年的前途,将他从半山推下,坠入深渊。他却在崇山峻岭间励精图治,终有一番成就。他继续攀登,试图在这个世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所以提携一下吧,徐大人?要知道,我可是夏首辅的亲戚……”
那个人站在青年人的衙门里,声调傲慢地说着,尤其加重了“亲戚”两个字。青年轻蔑地一笑:“不好意思,徐某向来不徇私情。”青年当然知道,答应他会有前程、有赏赐,但他不能跨越心中那条线。
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一天,朝廷的调令来了,他重返京城。他欣喜万分,却从别人口中得知,使他获得这一切的,竟是那位夏首辅。青年登门拜谢,他却将青年拒之门外。“带着你的东西回去。”他冷冷地说着,“为国选才罢了,不要你谢。”
青年这才明白他是一个多好的人:青年拒绝了他的亲戚,他完全可以报复青年,将他继续放逐在外;可他没有,反而提拔他,只是觉得他是一个能做好的人,青年觉得他更不能辜负首辅的期望。他从此更加勤勉,仔细做好自己的工作。夏首辅依然严厉,依然不苟言笑,却实实在在地关心着他的工作,他的生活,偶尔会暗中指导他。慢慢的,他在青年眼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夏首辅”,而是他的恩师,夏老师。
那年,夏老师只是支持一位边将收复失地,却被安上了“结交边将”的罪名。那人很聪明,他知道是怎么回事,是那个人,当年的次辅,现在的首辅。无非是他认为夏老师挡了他的路,不让他做误国误民的事,所以他才……况且,夏老师也不支持皇上那些荒唐的行为。
夏老师人头落地那天,许多人上疏喊冤,皇上一一下旨责罚。那人一言不发,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装作和那个被冤杀的人毫无关系。人们议论纷纷,都说他忘恩负义。但他们不知道,那一夜,那人裹着自己,任由泪水打湿被褥;无数个夜晚,那人辗转反侧,梦里浮现的,都是那个刚毅的面庞。
师恩未报,倒要先报大仇了。
他的头低下了,他的腰折弯了,他阿谀奉承,他奴颜婢膝,他做着无数个令自己恶心的动作,只为到达那个位置,把那个误国奸臣,那个杀害自己恩师的凶手彻底除掉。
某次官职更替时,那人又回到了翰林院——以一名掌院学士的身份。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姓张的翰林。那张青涩的脸,那初生牛犊般的目光,像极了当年那个站在当朝首辅面前,说着“叛生于附”的少年。他对翰林悉心教导,就像夏老师当年对自己一样。除了为国选才之外,或许也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报答夏老师那生前未报的师恩吧。
夏老师一心报国,却被奸人所害;他为国锄奸,道路尽头曙光荧荧;翰林也日渐成熟,正准备青出于蓝。“传承”二字,莫过于此。
听完我的故事,小张也明白了我的深意,沉沉地点了点头。我则静静地看着他,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张对上我的目光,问:“老师?您在看什么?”我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睛,记忆中那人的倒影若隐若现。我轻轻笑了:
“老师在看……当年的自己。”
———分界线———
木子哇,好独特的写法
木子第一人称夹带第三人称叙事
夕涯其实这种写法也挺常见吧,在某篇故事里看过
夕涯我当时写完了才想起这种写法,赶紧回去改了人称🌚
夕涯本来故事那段是“我”的回忆的,后来感觉以第三人称回忆怪怪的,就改成了故事
夕涯最后那句不知道算不算反转吧,懂历史的话就不算,不懂历史应该就算了()
夕涯好了,我要想想《東林》后续剧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