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训练馆,箭靶旁的金属支架还沾着露水,宋酒儿已经站在10米靶位前开始热身。她穿着宽松的灰色训练服,右手握着弹力带反复拉伸,动作慢而稳。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李熙瑶举着两杯热豆浆跑过来,粉色发绳随着动作晃得厉害。
李熙瑶小酒!我特意让食堂多放了糖,你尝尝!
说着把其中一杯递过去,杯壁还裹着防止烫手的纸巾。
月临川和林逸舟几乎同时出现在门口,林逸舟推着装满复合弓的器材车,蓝色训练服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练箭磨出的薄茧。
月临川则拎着两个护臂,黑色背包斜挎在肩上,路过宋酒儿身边时,悄悄把其中一个护臂放在她的器材箱上。
月临川昨天看你护臂缝线松了,这个新的你先拿用。
宋酒儿抬头道谢,却见月临川已经转身走向靶位。
段寒曜是最后到的,手里拿着一本战术笔记,走到宋酒儿身边时,自然地把笔记翻开。
段寒曜昨晚整理了咱们上次配合的偏差数据,你看看这里,逆风时箭的落点可以再偏左0.5厘米。
笔记上的字迹工整,关键数据用红笔标注,旁边还画着简易的风向示意图。宋酒儿低头翻看时,段寒曜已经帮她调试好弓的拉力,连箭壶里的箭都按箭杆硬度排好了序。
分组训练开始后,宋酒儿和段寒曜一组练双人配合,林逸舟和月临川一组进行对抗训练,李熙瑶则在旁边轮换辅助。
宋酒儿拉弓时,段寒曜会站在她左后方半步,目光落在她的箭尖与靶心的连线,轻声提醒:
段寒曜呼吸再稳一点,撒放时别慌。
宋酒儿松开弓弦的瞬间,段寒曜已经提前记下箭的落点,等她回头,数据早已写在便签纸上递过去。一次换靶位时,宋酒儿的鞋带松了,她刚弯腰,段寒曜就单膝跪地帮她系好,指尖避开了她脚踝的旧伤处——这些细节,他记了快两年。
另一边,林逸舟和月临川的对抗正打得激烈。月临川的箭风凌厉,每一发都奔着10环去。
林逸舟则更擅长逆风调整,几次在风向突变时仍能稳住落点。
月临川你刚才撒放太急了!
月临川捡箭时忍不住提醒,林逸舟却挑眉笑了
林逸舟有本事别靠蛮力,跟我比逆风射击。
月临川肆意笑道:
月临川行啊!
李熙瑶站在旁边,一会儿帮宋酒儿递水,一会儿给月临川捡箭,忙得像个小陀螺。
宋酒(宋酒儿)谢谢!
月临川谢了!
李熙瑶客气啥!
五人坐在靶场边的长椅上。李熙瑶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大家,还特意把宋酒儿爱吃的芒果干单独放在她手里。
月临川从背包里掏出驱蚊液,绕着长椅喷了一圈,重点在宋酒儿的脚边多停留了几秒
段寒曜帮宋酒儿检查弓的滑轮,手指动作轻得像触碰易碎品。
林逸舟则拿着手机,翻出昨天拍的夕阳照片给宋酒儿看
林逸舟下次休息咱们去靶场后面的山坡吧,日落特别好看。
阳光渐渐升高,透过训练馆的高窗洒在靶纸上,10环的红点在晨光里格外醒目。宋酒儿重新站回靶位前,拉弓、瞄准、撒放,箭如流星般飞向靶心,身后的四人目光同时落在她的背影上,有温柔,有关切,有欣赏,而靶场边此起彼伏的弓弦声,成了他们日常里最动听的并肩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