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罚过
本书标签: 古代  古风虐文 

都要干净

罚过

沈昭宁的咳嗽渐渐轻了,药圃里的紫苏却已长得郁郁葱葱。沈承砚背上的伤结了层薄痂,趴在榻上时,总爱盯着窗外出神。

“又在想什么?”沈昭宁端着刚熬好的山药粥进来,瓷碗搁在床头的小几上,发出轻脆的响。

他转过头,鼻尖先捕捉到粥香里混着的淡淡药味——是长姐特意加了润肺的杏仁。“在想青龙山的石缝,”他笑了笑,“那里的苔藓滑得很,下次去得带把铁铲。”

沈昭宁的手猛地一顿,粥勺在碗里划出半圈涟漪。“还想去?”她的声音沉下来,指尖却轻轻按了按他没受伤的肩头,“伤好了也不准。”

“不是去采药,”他从枕下摸出张纸,上面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山形,“李猎户说山顶有块平地,能种耐阴的药材。等你好了,我们试着移栽些川贝幼苗,说不定以后就不用再求人了。”

纸上的线条被他描得很深,仿佛已在心里刻了千百遍。沈昭宁看着那片被圈出来的“药田”,忽然想起他小时候,总爱蹲在药圃边画草药,说要让天下人都吃得起好药。那时他的手指还很短,握不住炭笔,画出来的甘草像野草,却被她仔细收在木匣里。

“画得丑死了。”她抽走画纸,却叠得整整齐齐塞进袖中,“等你能下床了,先把后院的篱笆补好。”

入夏时,沈承砚的伤终于大好。他没再提青龙山,只是每日天不亮就去药圃忙活,把紫苏移栽到新翻的土里,又在畦边种了排薄荷。沈昭宁的病渐渐痊愈,常在廊下坐着看他,手里的针线筐里,不知何时多了双厚实的布鞋。

这日午后,县太爷的管家忽然上门,手里提着个锦盒。“秦大夫说沈姑娘的病好了,”他把盒子往桌上一放,“我家老爷说,这剩下的川贝留着也是浪费,不如送与沈小哥,也算结个善缘。”

沈承砚打开盒子,里面的川贝颗颗饱满,比他从青龙山采来的更匀净。“多谢大人美意,只是药材已够用了。”他把盒子推回去,“若管家不嫌弃,不如带些新采的紫苏回去,泡水喝能解暑。”

管家愣了愣,看着院里晒得半干的紫苏叶,忽然笑了:“沈小哥倒是实诚。”他没再推让,拎着紫苏走了。

沈昭宁站在门后,看着这一幕,鬓角的白发在风里轻轻动。沈承砚转身时撞见她,挠了挠头:“长姐,我是不是不该拒了县太爷的好意?”

“该。”她走过来,把新纳好的布鞋塞给他,“咱们行医人,手里的药要干净,心里的秤更要干净。”

布鞋上的针脚细密,鞋底纳着层厚厚的麻线,正是为山路准备的。沈承砚捏着鞋帮,忽然想起青龙山的晨雾,想起长姐落在他背上的眼泪,眼眶一热。

暮色漫进药圃时,沈昭宁在翻晒的川贝里,发现了颗特别小的。石屑还嵌在褶皱里,像极了承砚从山里带回来的那批。她捏着那颗川贝,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药材更能治病——比如趴在榻上仍想着种药的少年,比如藏在布鞋里的麻线,比如这满院清苦又温热的药香。

晚风拂过紫苏田,沙沙的声响里,仿佛藏着无数个安稳的晨昏。

上一章 解释一下 罚过最新章节 下一章 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