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八十八章 风云突变起波澜

寒门策变

姜赋在书房中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映出他坚毅的脸庞。许久,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他坐回桌前,提笔写下应对计划,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然而,就在姜赋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风云突变。王崇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突然将与姜赋的秘密会面告知了林渊。此时的王崇,面色苍白,在林渊的丞相府中瑟瑟发抖。林渊坐在太师椅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死死盯着王崇,一字一顿地问:“你说的可是实话?”王崇连忙点头,声音颤抖:“丞相,卑职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句虚言。”林渊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震颤,“好你个姜赋,竟敢离间我等!”林渊心中暗忖,必须先下手为强,否则待姜赋羽翼丰满,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都将受到威胁。

第二日早朝,金銮殿内,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依次站列。姜赋站在队伍中,心中还在想着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之事。突然,林渊向前一步,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丞相请讲。”林渊转身,手指向姜赋,大声说道:“陛下,姜赋意图谋反,勾结外敌!”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姜赋,有惊讶、有怀疑、也有幸灾乐祸。

姜赋心中一沉,他没想到王崇会背叛自己,更没想到林渊竟会使出如此狠毒的手段。姜赋定了定神,大声反驳:“丞相,你休要血口喷人!可有证据?”林渊冷笑一声:“哼,证据?有人亲眼看到你与北方游牧部落的使者暗中来往,意图出卖我大楚边关情报,换取他们的支持,助你谋反!”姜赋心中明白,这必定是林渊捏造的罪名,但此时百口莫辩。

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姜赋,丞相所言,你作何解释?”姜赋急忙跪地,诚恳地说:“陛下,臣一心为大楚改革图强,绝无谋反之心。丞相所说,纯属恶意中伤。想必是臣推行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才想出此等毒计,妄图陷害于臣。”林渊在一旁冷笑道:“陛下,姜赋巧言令色,不可轻信。如今边关战事吃紧,他却与外敌勾结,其心可诛!”

一些平日里与林渊交好的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姜赋出身寒门,骤然得势,难免心生异志,还请陛下明察!”而那些原本对姜赋改革持中立态度的大臣,此时也面露犹豫之色,不知该相信谁。姜赋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尽快自证清白,不仅改革大业将毁于一旦,自己的性命也将难保。

此时,金銮殿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姜赋跪在地上,额头微微出汗,他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找到一丝信任和支持。可大多数人都在观望,或是畏惧林渊的权势,不敢轻易表态。姜赋心中明白,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打破这被动的局面。

姜赋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陛下,既然丞相说有人亲眼看到我与外敌使者来往,那便请此人出来与我当面对质!若真有此事,臣甘愿受罚,万死不辞!”林渊心中一慌,他本就是捏造罪名,哪有什么证人。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说道:“证人因惧怕姜赋报复,不敢露面。但此事千真万确,陛下不可姑息!”

皇帝陷入了沉思,他看着姜赋,又看看林渊,心中权衡着利弊。姜赋的改革虽然触动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但确实对大楚的发展有益。而林渊,身为丞相,位高权重,也不可轻易怀疑。一时间,皇帝难以决断。

姜赋继续说道:“陛下,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臣一个清白。若臣真有谋反之心,天地难容!但若是有人蓄意陷害,也绝不能轻饶,否则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楚的未来堪忧啊!”皇帝点了点头:“此事关乎重大,朕自会派人详查。姜赋,你暂且退下,听候发落。”

姜赋无奈,只得叩谢皇恩,退下朝堂。他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林渊必定不会就此罢休。自己必须尽快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要想办法分化林渊的势力,否则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

回到府邸,姜赋将自己关在书房中,苦苦思索应对之策。他想到了自己的帮手们,老学究李夫子或许能从典籍中找到类似案例,为自己提供思路;江湖侠女柳瑶可以利用江湖势力,调查林渊是否真的在暗中搞鬼;地方小吏张平熟悉地方事务,或许能从地方上找到林渊等人的把柄。

姜赋立刻提笔写了几封信,分别派人送给李夫子、柳瑶和张平。信送出后,姜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等待着消息。他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若不能尽快化解这场危机,自己和改革大业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此时的林渊,也在丞相府中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他知道,姜赋不会轻易认输,必定会想办法反击。他必须在姜赋找到证据之前,进一步坐实他谋反的罪名,让皇帝彻底对姜赋失去信任。林渊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议着如何制造更多的证据,如何引导舆论,让满朝文武都坚信姜赋谋反属实。

在这场权力与正义的较量中,姜赋能否找到自证清白的证据?他又能否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继续他的改革大业?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上一章 第八十七章 悄然布局觅良机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临危不惧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