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九十七章 妥协之策获支持

寒门策变

姜赋看着这或支持或反对的众人,心中默默等待着最终的结果。他深知,接下来官员们的态度,将决定着改革能否迈出这艰难的一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改革成功后的繁荣景象,无论如何,他都要为了这个目标拼尽全力。

“各位大人,”姜赋再次开口,声音洪亮而沉稳,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当下我大楚内忧外患,边关战事吃紧,内部制度腐朽,若再不改革,恐国将不国。而严惩林渊,只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我提出的妥协之策,并非是对奸佞的姑息,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改革中来,为我大楚的未来添砖加瓦。”

姜赋的声音在朝堂内回荡,不少官员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礼部侍郎王崇冷哼一声,上前一步道:“姜赋,你休要巧言令色,林渊犯下诸多罪行,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你这所谓的妥协之策,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为你那不知所谓的改革造势罢了!”

姜赋看着王崇,目光平静却透着坚定:“王大人,若一味严惩,恐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弹,届时朝堂动荡,改革更是无从谈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大楚的长治久安,而非逞一时之快。”

户部尚书赵康也站出来,皱眉道:“姜赋,你说的虽有几分道理,但林渊及其党羽势力庞大,若不连根拔起,日后必成大患。”

姜赋拱手道:“赵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戴罪立功。让他们参与到改革中来,在监督之下为国家效力,一来可分化他们的势力,二来也能利用他们的资源和能力。边关战事吃紧,我们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应对。”

随着姜赋的耐心解释,一些原本态度模糊的官员开始动摇。御史大夫郑直摸着胡须,缓缓道:“姜赋所言,确有可取之处。当下局势危急,改革迫在眉睫,若能借此机会凝聚各方力量,或许能为我大楚带来一线生机。”

有了郑直的表态,又有几位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支持姜赋提议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

“哼,你们莫要被他迷惑了!”王崇见势,着急地大声说道,“姜赋这是在拿国家大事当儿戏,他一个寒门出身,能懂什么治国之道!”

姜赋看着王崇,神色严肃:“王大人,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我虽为寒门,但我一心为国,所提之策皆是为了大楚的未来。您口口声声说我不懂治国,那敢问王大人,面对如今的内忧外患,您又有何良策?”

王崇被问得一时语塞,脸色涨得通红。

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了出来,正是吏部尚书李大人。他环顾四周,缓缓道:“老夫认为,姜赋所言有理。当下局势,改革是必然之路,而这妥协之策,或许能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意气,而错失改革的良机。”

李大人在朝堂上德高望重,他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更多官员下定了决心。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支持姜赋的提议。那些原本反对严惩林渊的官员,在权衡利弊后,也意识到改革才是解决国家困境的关键。随着一声声“支持”在朝堂上响起,姜赋的心中涌起一阵激动。

终于,姜赋的提议获得了通过。他看着满朝文武,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步,走得实在艰难,但好在,改革有了推进的希望。

朝堂之上,气氛也变得不再那么紧张。官员们的态度逐渐转变,这场关于妥协之策的讨论,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姜赋深知,这只是改革路上的一个开始。他的提议虽然获得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的阻碍。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还是个未知数。但此刻,他没有时间去担忧未来的困难,他必须趁热打铁,为改革的下一步做好准备。

上一章 第九十六章 艰难抉择为改革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改革曙光初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