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的焦虑愈发浓重。他知道,每拖延一刻,改革的阻力就可能增大一分。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亲信满脸焦急地冲了进来,还未开口,姜赋的心便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公子,赵康那老匹夫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刚刚有几拨形迹可疑之人在咱们府邸附近徘徊。”亲信喘着粗气说道。
姜赋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妨,计划照旧。你即刻去联络支持改革的诸位大人,务必小心谨慎,不能露出半点马脚。”
亲信领命而去,姜赋则坐于书桌前,铺开纸张,再次审视着那详细的政令传达计划。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也将他的影子在墙壁上拉得老长。
夜色如墨,京城的大街小巷静谧无声。支持改革的官员们身着寻常百姓的服饰,怀揣着关系着改革命运的政令,悄然出城。他们脚步匆匆,却又刻意放轻,生怕惊动了潜藏在暗处的危险。
姜赋在府邸中,时而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时而低头沉思。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官员们在黑暗中潜行的身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此时,在赵康的府邸中,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赵康坐在太师椅上,面色阴沉,听着手下眼线的汇报。
“大人,近日姜赋那小子动作频繁,似乎在谋划着什么。刚刚有几个人从他府邸出来,行色匆匆,之后便各自分散,往城外去了。”眼线小心翼翼地说道。
赵康冷哼一声:“哼,这姜赋,定是又在搞什么鬼。派人给我盯紧了,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动,立刻向我汇报。”
“是,大人!”眼线领命退下。
赵康站起身来,在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姜赋啊姜赋,你以为能躲过我的眼睛?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想干什么。”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缓缓流逝。姜赋在府邸中焦急等待着消息,每一刻都仿佛过了一年那般漫长。
终于,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公子,前方传来消息,张大人和李大人已经顺利出城,往南方而去。”
姜赋微微点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继续关注其他几位大人的动向,有消息立刻来报。”
然而,就在此时,另一路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王大人带着政令刚出城门不久,便感觉身后似乎有尾巴。他心中一紧,加快了脚步,同时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赵康派出的眼线在后面紧紧跟着,心中想着:“看你能跑到哪里去,等你露出马脚,就别怪我不客气。”
王大人佯装不知,继续前行。行至一处偏僻的树林时,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大喝:“何方鼠辈,鬼鬼祟祟跟了我一路,有何目的?”
眼线见被发现,也不再隐藏,从树后走出:“王大人,这么晚了,带着这神秘物件,是要去哪啊?”
王大人心中暗叫不好,但面上却镇定自若:“我去哪,与你何干?识相的,赶紧离开。”
眼线冷笑一声:“王大人,我劝你还是乖乖把东西交出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王大人握紧了手中的政令,眼神坚定:“休想!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不会让你们得逞。”
说罢,王大人转身就跑。眼线见状,立刻追了上去。一时间,树林中脚步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姜赋在府邸中,又等来了一个消息:“公子,王大人那边似乎遇到了麻烦,有人在跟踪他。”
姜赋心中一沉:“不好,立刻派人前去支援,一定要确保王大人和政令的安全。”
侍卫领命而去,姜赋在房中再也坐不住,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王大人,你一定要撑住啊……”
赵康在府邸中,也收到了眼线的汇报:“大人,已经发现他们的行动,正在跟踪。”
赵康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哼,果然不出我所料。继续盯着,等他们露出更多马脚,一网打尽。”
在那片树林中,王大人与眼线的追逐仍在继续。王大人毕竟不是习武之人,渐渐体力不支。就在眼线即将追上他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原来是姜赋派来的救援人员赶到了。他们挥舞着刀剑,冲向眼线。眼线见势不妙,转身就跑。
救援人员来到王大人身边:“王大人,您没事吧?”
王大人喘着粗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我没事,多谢你们及时赶到。”
“王大人,此地不宜久留,我们护送您继续赶路吧。”
王大人点了点头,与救援人员一同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姜赋在府邸中,焦急地等待着后续的消息。他不知道还有多少困难在等着他们,也不知道这场秘密行动最终能否成功。
京城的夜,依旧深沉。姜赋望着窗外,心中默默想着:“希望一切顺利,改革不能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