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在书房中踱步,烛火摇曳,映着他坚毅的面庞。他深知,接下来与赵康的斗争只会更加激烈。“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改革势在必行。”他低声说道,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一夜未眠,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上,形成一块块明亮的光斑。姜赋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虽疲惫,但神情依旧坚定。改革政令虽暂时保住并继续传达,可他心里清楚,改革之路想要顺遂,仅凭目前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拉拢更多助力。这时,民间商会的态度进入了他的视野。
姜赋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商会会长周富在改革一事上态度暧昧。此人精明世故,一方面瞧出改革或许能为商业带来新的契机,可另一方面又忌惮权贵的势力,生怕站错队给自己招来麻烦,故而一直摇摆不定。姜赋思索再三,觉得周富是个关键突破口,若能争取到商会支持,改革便多了几分胜算,于是决定主动与周富接触。
晌午时分,京城繁华地段的一处茶楼内,茶香四溢。姜赋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早早来到雅间等候。雅间布置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墨画,窗边摆放着几盆兰花,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桌上的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热气,一旁的茶盏精致小巧。姜赋坐在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脑海中不断盘算着见到周富后该如何说服他。
不多时,楼梯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姜赋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富态的中年男子在店小二的引领下朝雅间走来。此人便是商会会长周富,他身着绸缎长衫,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玉佩,脸上带着世故的笑容,眼神中透着精明。
“姜公子,久等了!”周富一进雅间,便双手抱拳,笑着说道。
“周会长客气了,您能来,是在下的荣幸。”姜赋赶忙起身回礼,两人寒暄一番后,各自落座。
姜赋为周富斟上一杯茶,说道:“周会长,今日邀您前来,实则有要事相商。想必您对如今的改革之事也有所耳闻。”
周富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姜公子,这改革之事,我自然知晓。只是兹事体大,牵涉众多,我这商会也不得不谨慎行事啊。”
姜赋微微点头,说道:“周会长的顾虑,在下理解。但依在下之见,改革于商会而言,实则是难得的机遇。”
周富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问道:“哦?姜公子何出此言?愿闻其详。”
姜赋身子微微前倾,认真说道:“此次改革,旨在打破诸多陈规陋习,其中便包括商业领域。改革推行后,市场将进一步拓宽,贸易往来会更加频繁。而且,为鼓励商业发展,税收也会有所降低。如此一来,商会的生意必定蒸蒸日上。”
周富听闻,眉头微微皱起,沉思片刻后说道:“姜公子所说,确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他们恐怕不会轻易罢休。我这商会若贸然支持改革,万一得罪了权贵,日后的生意怕是不好做啊。”
姜赋心中明白周富的担忧,说道:“周会长,改革乃大势所趋,顺应潮流方能长久。况且,如今朝堂之上,支持改革之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冲破阻碍。再者,姜某既决心推行改革,便有信心护得支持之人周全。”
周富看着姜赋,眼中满是犹豫。他心里清楚,姜赋所说的机遇确实存在,可风险也不容小觑。若选错了方向,商会多年的基业或许将毁于一旦。
姜赋见状,又继续说道:“周会长,您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想必眼光独到。此次改革,是大楚王朝走向繁荣的关键一步,错过这次机会,恐怕日后再难有如此契机。”
周富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姜公子,您容我再考虑考虑。此事关乎商会上下众多成员的生计,我不能草率做决定。”
姜赋见周富并未直接拒绝,心中稍安,说道:“周会长慎重考虑也是应当的。只是如今形势紧迫,还望您能尽快给在下一个答复。”
周富点头道:“那是自然。姜公子放心,我会尽快权衡利弊,给您一个交代。”
随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周富便起身告辞。姜赋站在茶楼门口,望着周富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思忖:周富虽未明确表态,但也没有一口回绝,看来还有争取的余地。只是不知他这“再考虑考虑”背后,到底打着怎样的算盘。商会最终又能否站在改革这一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