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姜赋坐在书房中,烛火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又坚定的脸庞。他深知,周富的决定关乎着改革的下一步走向。此刻,他只能等待,等待周富的回应,心中默默期许着周富能看清局势,选择站在改革这一边,共同为大楚的未来努力。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那处幽静的庭院。姜赋早早来到此地,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镇定,手中紧紧握着那份精心准备的计划。不多时,周富也踱步而来,他身着锦袍,面上虽带着几分客套的笑意,可眼神中却藏着深深的顾虑。
“周会长,今日邀您前来,实有要事相商。”姜赋率先开口,语气诚恳。
周富微微点头,在石凳上缓缓坐下,目光落在姜赋身上:“姜公子,上次之事,你也知我难处,还望体谅。”
姜赋微微一笑,将手中的计划轻轻放在石桌上:“周会长,我自然明白您的顾虑。但此次,我带来了足以让您信服的计划,还望您能耐心一听。”
周富的目光被桌上的纸张吸引,却并未立刻伸手去拿,只是抬眼看向姜赋:“姜公子请讲,我倒要听听,是何计划,能让我不顾那些权贵的威胁。”
姜赋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阐述起来:“周会长,此次改革,若能成功,商会将获得诸多利益。首先,改革后的税制,将大幅减轻商会的赋税压力。您想想,每年商会缴纳的赋税,若能减少两成,这将为商会节省多少开支?这些节省下来的银钱,又能投入到更多的生意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周富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仍未说话。
姜赋接着说道:“其次,改革后,朝廷将开放更多的商业领域给民间商会。以往被权贵垄断的盐铁生意,商会也将有机会涉足。这其中的利润空间,想必周会长比我更清楚。”
周富忍不住开口:“姜公子所言虽好,可那些权贵岂会轻易答应?他们定会百般阻挠。”
姜赋自信一笑:“周会长,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三点。我已掌握了赵康等人的一些恶行证据,不日便会在朝堂之上揭露。届时,他们自顾不暇,又何来精力阻挠改革?如此一来,改革之路便会顺畅许多,商会也无需担忧他们的威胁。”
周富听闻,身体微微前倾,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你竟有赵康等人的恶行证据?此事当真?”
姜赋重重地点了点头:“千真万确!周会长,改革是大势所趋,顺应者昌,逆之者亡。商会若能在此时支持改革,待改革成功,必将成为大楚商业的中流砥柱。”
周富陷入了沉思,他的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着,心中在权衡利弊。一方面是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是权贵们的威胁。这让他一时难以抉择。
姜赋静静地看着周富,没有再说话,他知道,此刻需要给周富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庭院中,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鸟鸣声。阳光渐渐升高,洒在两人身上,光影变幻。
许久,周富终于抬起头,看向姜赋:“姜公子,此事重大,容我再考虑考虑。”
姜赋心中虽有些失望,但仍保持着微笑:“周会长,我理解您的谨慎。只是边关战事吃紧,改革迫在眉睫,还望您能尽快做出决定。”
周富站起身来,微微拱手:“姜公子放心,我会尽快给你答复。”说罢,便转身离去。
姜赋望着周富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他知道,周富的决定至关重要,改革的下一步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富。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姜赋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改革成功后的大楚,百姓富足,国家强盛。
周富这次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姜赋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