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送走周富后,再次回到书房。他望着墙上悬挂的大楚国地图,目光坚定。改革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商会的支持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必须精心谋划,方能在这场与权贵的博弈中取得胜利。想到这里,他坐回书桌前,提笔开始撰写应对之策。
几日后,在姜赋的不懈努力下,部分改革政令终于在一些地区开始实施。清晨,阳光洒在官府的布告栏前,姜赋站在一旁,看着地方官员张贴改革政令。那一张张告示,仿佛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姜赋满怀期待,眼神紧紧盯着告示,心中默默想着改革举措实施后的种种可能。
“各位乡亲,这是新的税收政策,以后咱们交税的方式和数额都有调整,大家听我仔细说说。”一位地方官员站在高处,大声向围聚的百姓解释着。姜赋在一旁静静听着,观察着百姓们的反应。
“这新政策真能让咱们日子好过些?”一个老农皱着眉头,脸上满是疑惑。
“是啊,以前交税都交怕了,就怕又是什么名堂。”一个小商贩附和道。
姜赋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明白,百姓们长期遭受旧制度的压迫,对新政策持怀疑态度也是正常。他走上前,笑着对大家说:“各位乡亲,这新政策是为了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税收调整后,负担会减轻,做生意的也有更多优惠,大家不妨试试。”
尽管姜赋说得诚恳,但仍有不少百姓只是默默点头,眼神中还是透着观望。姜赋知道,改革要取得实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在城镇的另一处,官员们正在宣传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以后咱们镇上要设立专门的集市,大家做生意更方便,而且税收也有优惠,大家放心大胆地干!”官员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
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已经开始盘算起来。“这听起来倒是个机会,要是真能行,咱们的生意说不定能做大。”一个布庄老板兴奋地说。
“先看看吧,别到时候政策又变了。”一个米行老板却还是谨慎。
姜赋穿梭在人群中,倾听着大家的想法。他看到,虽然部分百姓积极响应,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观望。他明白,改革的第一步,已经遇到了“信任”这个难关。
接下来的几天,姜赋亲自前往这些改革实施地区,深入城镇乡村,了解改革的实际效果。他走进一家家店铺,与商人们交谈。“这新政策实施后,生意有没有什么变化?”姜赋问一个卖杂货的老板。
“大人,这几天来买东西的人好像多了些,可能是大家知道以后做生意有优惠,都有了些信心。”老板笑着回答。
姜赋又来到田间,与劳作的农民交流。“大爷,新的税收政策对您负担影响大吗?”
老农直起腰,擦了擦汗说:“目前看着,好像交的税是少了点,就是不知道以后咋样。”
姜赋一边走,一边记录着听到的情况。他看到,改革举措虽然已经落地,但百姓们的观望态度,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改革前行的道路上。而且,在与地方官员交流中,他也发现,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地方复杂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小偏差。
姜赋回到临时落脚的地方,坐在桌前,看着记录的满满几页纸,陷入了沉思。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百姓的观望态度如果持续下去,对改革的影响难以估量。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心中想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改革真正落地生根。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姜赋站在院子里,望着远方。他知道,改革的路还很长,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谨慎。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改革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