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144章:改革成果渐显著

寒门策变

姜赋站在官府门口,望着热闹的街道,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忧虑。改革虽在此地初战告捷,但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他深知,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头。转身走进官府,姜赋决定整理改革成果,准备向朝堂汇报,同时也思索着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危机。

接下来的日子,姜赋全身心投入到整理工作中。他将各地传来的改革成效数据仔细分类,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到社会秩序的变化,一项项梳理。看着那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姜赋仿佛看到了百姓们日益富足的生活。

在经济方面,新的商业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原本萧条的集市如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开张,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姜赋记得,在推行改革前,不少店铺因沉重的赋税而关门歇业,如今,得益于赋税制度的优化,商家们的负担减轻,经营热情高涨。他曾亲眼见到一位老掌柜,在改革前为了维持生计愁眉不展,而现在,老掌柜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店铺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民生改善更是显著。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保障,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的餐桌上,食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孩子们不再面黄肌瘦,而是充满活力地在街头巷尾玩耍。姜赋走在乡间小路上,时常能听到百姓们对改革的称赞。一位老农紧紧握着他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姜大人,多亏了您的好政策,咱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啦!”

社会秩序也愈发稳定。新的律法简化了繁琐的诉讼流程,让普通百姓能够更便捷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街头巷尾,治安明显改善,小偷小摸的现象几乎绝迹。姜赋还记得,曾经有个小镇,因土地纠纷时常发生冲突,如今在新的调解机制下,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邻里之间相处和睦。

整理完这些成果,姜赋带着精心准备的奏折,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一路上,他看着沿途的城镇乡村,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地方的变化,是改革的成果,也是他努力的见证。

终于,姜赋站在了朝堂之上。金銮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姜赋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改革成果。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句话都仿佛在描绘着一幅繁荣昌盛的画卷。

“陛下,臣此次推行改革,在多地已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上,商业繁荣,赋税合理,市场活力得以激发;民生方面,百姓温饱无忧,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社会秩序亦更加稳定,律法公正,民众安居乐业。”姜赋一边说着,一边展开手中的奏折,将各项数据一一呈给陛下御览。

朝堂上,不少官员听后纷纷点头称赞。那些原本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官员,此刻也不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支持改革的官员们更是喜形于色,他们深知,改革的成功,不仅是姜赋的功劳,也是他们共同的荣耀。

“姜大人此次改革,实乃利国利民之举,臣等佩服!”一位支持改革的官员率先站出来说道。

“是啊,姜大人以天下为己任,不辞辛劳,才有了如今的成果,陛下应当嘉奖!”又一位官员附和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改革成果感到高兴。以赵康为首的守旧派官员,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赵康心中暗自恼怒,他没想到姜赋的改革竟然如此顺利,还取得了这般显著的成果。

“哼,这些数据不过是表面现象,说不定是姜赋为了邀功而刻意夸大的!”赵康忍不住站出来反驳。

姜赋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他不慌不忙地回应道:“赵大人,这些数据皆有各地官府的详细记录为证,绝非夸大。若大人不信,可派人前去查证。”

其他守旧派官员见赵康发难,也纷纷附和:“姜赋,你改革之举,看似有益,实则暗藏隐患,恐有违祖制!”

姜赋镇定自若,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各位大人,如今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若不改革,如何发展?祖制虽要尊崇,但也应与时俱进。此次改革,皆是为了大楚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

陛下坐在龙椅上,仔细聆听着双方的争论。看着姜赋呈上的改革成果,又看着守旧派官员的极力反对,他陷入了沉思。片刻后,陛下开口道:“姜赋此次改革,成果显著,朕已看到了百姓的变化,国家的希望。改革之事,朕意已决,继续推行!”

陛下的话,如同定海神针,让朝堂上支持改革的声音更加响亮。守旧派官员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作罢。

经此一役,姜赋在朝堂上的威望日益提高。不少官员对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纷纷向他靠拢。姜赋深知,这是改革成果带来的信任,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然而,姜赋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他知道,改革成果显著后,必然会引起其他势力的嫉妒和破坏。那些守旧派官员,绝不会轻易放弃抵制。回到府邸,姜赋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索着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姜赋深知,接下来的路或许更加艰难,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阻碍,他都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大楚王朝,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章 第143章:双管齐下见成效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5章:暗中操控露马脚